第15章 蒲鬆齡落魄寫《聊齋》(2 / 2)

為了家庭的生活,他隻好到大戶人家去做塾師了。

康熙十二年至十四年(1673—1675年)蒲鬆齡在本邑半泉鄉王家坐館,任塾師。王家是淄川名門大族。在王氏兄弟中,王觀正與蒲鬆齡最相投,又同是科舉失意者,所以兩人交情甚厚。蒲鬆齡家母病逝,無以營葬,王觀正慷慨解囊相助。

從王家撤館後,蒲鬆齡又到罷職歸田的翰林院檢討唐夢賚家做了西賓,唐夢賚很囂重他。最令蒲鬆齡感動不已的是唐夢賚對他寫鬼狐神怪,創作《聊齋誌異》大加誇獎,並在幾年後,為《聊齋誌異》寫了序言。

康熙十八年(1679年),蒲鬆齡又到了淄川西鄙西鋪村的畢家坐館。畢家也是名門望族,館東畢際有請蒲鬆齡來家教幾個孫子讀書,也把他當作清談的伴友,文字的代筆,應酬的替身。蒲鬆齡才華出眾,措詞得體,文筆優美,談吐風雅,給畢家增色不少。畢際有也比較開明,蒲鬆齡來到畢家後,仍然利用授業之餘與狐鬼小說,畢際有對此不但不反感,反而也興致勃勃,還為他提供了不少創作素材,蒲鬆齡很感動。

在當時,讀經、研經,準備科考才被認為是讀書人的正經事,而寫鬼狐小說常被世人視為邪道。即使是自己敬重的孫蕙也曾寫信勸他集中精力治舉業,不要再把精力放在寫狐鬼小說上。

蒲鬆齡還算幸運,作館的幾家,基本上都不歧視小說家,不加幹涉,所以他才得以執著寫作。畢際有更令他所敬,二人時常談詩論文說聊齋。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春,當時非常有名望的大詩人王士禎來到畢家,畢王兩家世代聯姻,畢際有的夫人是王士禎的從姑母。蒲鬆齡有機會作陪,能這麼幸運地見到王士禎,蒲鬆齡非常高興,二人談詩論文,很投機。王士禎看過蒲鬆齡的部分《聊齋誌異》手稿,誠心誠意地稱譽了一番,這使他非常激動。能得到有名望的大詩人的公開表揚稱讚,也算是他的心血沒有白費,他的辛苦創作即將得到社會承認。他一生與王士禎僅見了這一次麵,但卻結成了文友,有書刻成,互相寄贈。王士禎後來讀完《聊齋誌異》,還作了評點,寫了一首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詩:

姑妄言之妄聽之,豆柵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此後,蒲鬆齡信心倍增,更加努力地創作,他的名聲連同他的《聊齋誌異》在沒有最後完成的時候,就已遠揚,廣為社會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