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五佛合一(1 / 2)

走廊裏的粉末也慢慢散去,房間裏的紅色光暈開始衰減。原本那種灼熱開始變成一股股強烈的衝擊波。

房間裏的大床成了一個強大的氣場,一道道淩厲之氣自江小魚身子半米開外處向外擴散,中心位置是冷玉玲和江小魚兩個人的身子。氣場如電波一樣圓形擴散而去,一波接著一波……

306房間的門在強大的氣場衝擊下自動關閉。

室內又恢複了平靜。

好在王寅虎帶人打開房間的門時,三層的客人們已經全部離開,大家不想招惹這個蠻不講理且又極度危險的黑幫大哥,自能自行離去。

直到中午時分,江小魚身體的顏色變換才逐漸慢慢消退不見。那股氣場的衝擊波也開始慢慢衰減下來……

“小江,你好點了嗎?”冷玉玲親眼目睹江小魚的重生,自有一種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的矛盾心理。她知道自己這塊玲瓏玉的來曆——玲瓏玉、雪獅球、得一天下不用愁。這是華夏流傳千年的一句話。

也就是說,不管是玲瓏玉還是雪獅球,得到一個,便能雄霸天下。

但是,知情人都知道。玲瓏玉和雪獅球各有功效。

玲瓏玉是春秋五霸死後留下的舍利化身。但大家切記一點,這個春秋五霸並非曆史書上說的春秋戰國時期的五位國主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而是普陀山上五位高僧。

五大高僧並非一代而生,卻都卒於佛家聖地普陀山。後人為紀念高僧功德,將其舍利存於一處。年代久遠,無名高僧舍利精華碰撞,受日月之光融彙,合到一處,形成五僧玲瓏玉。

這五位高僧也有曆史考究,第一位高僧便是普鍔,為島國天台宗始祖最澄之高足。唐鹹通三年,第三次入唐求法,至唐鹹通四年春,在五台山嶺頭中台精舍請得觀音聖像一尊,歸國途經普陀蓮花洋麵受阻。夜夢一胡僧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風相送。”慧鍔以夢泣告眾人,皆驚異,就從潮音洞登岸,供奉觀音像於一張姓居民住宅。至後梁貞明二年,地方官府在張宅故址建“不肯去觀音院”,宋元豐三年詔改“寶陀觀音寺”,普陀山遂以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漸著於世。後人尊慧鍔為普陀山第一代祖師。清康熙間潮音和尚題其像讚雲:“親從五台來,欲向日本去。普門名號遍十方,何必繪像圖歸計。忽然舟不行,菩薩應無住。聽其止而休,此貨已成滯。一山名勝待師開,天下群瞻兩足地。”

普鍔高僧不但精通佛法,還自幼習武,對島國刀劍、相撲等術登峰造極。

第二位高僧真靄清了,俗姓雍,川中人,華夏佛教名家後裔,普陀山禪宗始祖。真藹出家後參曹洞門下丹霞子淳禪師而契悟。後南遊至真州長蘆山,謁祖照道和禪師,一語契,命為侍者。後築庵於寶陀寺後山。自此,登梅岑峰,禮觀音大士,首創宗風。後奏準朝廷,改普陀山佛教律宗為禪宗。禪林英秀,紛至依附,山上漁民700餘家受教化,毀網棄業,皆離去,普陀山始為“佛國淨土”。真藹從而成為普陀山禪宗第一代開山始祖。二十一年八月微疾,太後施錢為建水陸法會,規製浩大。寂前說偈雲:“歸根風隨葉,照盡月潭空。”卒後衣缽塔在普陀山無畏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