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藹禪師一身橫練,利器難傷其身,且醫道高明,有起死回生之術。
第三位高僧大廣為浙江人,為禪宗南嶽禪師。有生之年,他召集包括靈隱寺等著名僧眾,悟禪百日不食,皆精力旺盛。後大家才知,大廣禪師廚道已登峰造極,他的精神食療已經爐火純青,到了世人無察之地。隻是大廣禪師後來東渡,至島國被國主強留,詔其儲發還俗,並以百女侍之,晝夜裸身,本欲使之精盡力竭好以羞辱,沒曾想數年後大廣非但精神不萎,反而更加旺盛。島國國主無奈,任其而去。
大廣禪師廚藝高超不說,房中之術名聞遐邇,並能屢行不孕。
第四位高僧一龍。幼年出家,跟隨佛家高僧雲遊四海,後至普光寺僧處謙學。又學律部於真應寺,習“天台”於延慶寺,精勤修持,不憚暄涼。至元二十六年至普陀山寺。大德三年出使島國。一龍居住島國二十年,開創了“島國禪學”之一的“一龍派禪學”,恢複了元初因“弘安之役”、“文水之役”而中斷的邦交。圓寂後,其金身回華夏,葬於普陀山上。
一龍禪師音律通天,精八國之言,博學多才,隻是在華夏時日不長,拜其門下者寥寥數人,皆無功而卒。
第五位高僧文中,有不死高僧之名。因其生於戰亂,寺中悟禪得以悟化。救黎民於水火為其正果,於是文中下山,自己組建一支隊伍,抵製倭寇,屢建奇功。相傳文中禪師力大無窮,韜略淵博,可負千斤巨石,且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黑夜能視物,耳朵能聽常人所不及的遠處。
文中禪師,一生嫉惡如仇,赤膽忠心,留下護國禪師美譽。在民間,其英雄壯舉、風流佳話也是傳唱不竭。
五位高僧圓寂,同葬一山,因普陀山乃佛教聖地,故晨鍾暮鼓、朝輝仲陽中均有天地之靈氣。五顆舍利子經百年相溶,最終彙到一處,形成一塊五佛玲瓏玉。因舍利為人體之精髓,故有這樣一個說法,有緣人得了五佛玲瓏玉之後,就會擁有五位高僧的各種本領。
試想,當年一名高僧即可力挽狂瀾,五佛合一,是什麼樣的一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