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鋒回(2 / 3)

自然,若是作為大金皇帝心腹的自己,這次能成功取代金兀術在這支女真鐵軍之中的位置,將這支女真一族最精銳的騎軍牢牢掌握於股掌之中,實現大金皇帝早已綢謀已久的夢想,那固然是有功無過,大金皇帝非但不會加以見責,甚至必然會是大加褒獎。

退一萬步講,隻要這支大軍在手,縱然那位年輕的皇帝為此次戰敗而心懷不悅,也必然要投鼠忌器,不敢對自己有任何舉動。

然則現下自己這一番盤算眼見已是竹籃打水,再難妄想,那麼自己此番身為皇帝親使,竟爾乍逢敗績便自一味主和,大失天子體麵威嚴,又複反而讓金兀術捉到了把柄,隻怕在這位一意想闖蕩一番大事業的大金皇帝心中,對於自己此次這等表現,早已是深惡痛絕,縱然還念及些許原先的舊情,不以加誅已是天大的體麵,罷官免職,投閑置散,幾乎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

雖則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天下間沒有永遠不敗的軍隊,也沒有永遠不打敗仗的將軍,無奈當前這位大金皇帝雖然心雄萬丈,卻是從來未曾上過戰場,在自己這一輩的一些寵臣有意無意地引導之下,更是自來便以為大金鐵騎縱橫天下,踏馬中原不過是想當然的事情,若不是完顏昌、金兀術一幹人竭力阻止,隻怕這場伐宋之戰,早在這位大金皇帝剛剛坐穩大位的時候就已然開始打了起來。

現下雖說自己並不是這支大軍的主帥,而此次陷入眼下這等局麵,也是因著宋軍的戰力、謀略都比之想像之中要不知高明多少,然而坐在千裏之外金殿之中的大金皇帝不會管這些,那些立身朝堂終日清議的議政重臣們不會管這些,他們隻知道大金鐵騎以往對上宋國的軍隊,都是百戰百勝;他們隻知道宋國不過是偏安江南一隅的居弱小邦,此次大金傾全族之精銳而來,必然應該是望風披靡,攻無不克;若非當前這位大金皇帝一心躍馬立威,而金兀術又希望能攜大軍之勢不戰而屈人之兵,至不濟也可以以戰逼和,禆使女真鐵騎少受損失,隻怕也斷不會以如此規模攻伐在他們心目中不堪一擊的宋國。

然而眼下這支在他們看來本應占盡優勢的女真鐵騎,居然為宋人所敗,這在當今大金皇帝看來,實是生平第一樁奇恥大辱,朝堂沸然,物議洶洶,亦是可以想見的事情,是以自然要有人來為此次敗績承擔責任,而金兀術立朝十餘載,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更是緊握著這支女真大軍,縱然是大金皇帝,亦不敢稍稍加罪於他,那一切的罪責,隻怕也就隻能由自己這個在朝中無根無底的監軍副帥來承擔了。

金兀術對於他這支親手組建出來的女真鐵軍一直牢牢操控在手,對於自己這個由大金皇帝安**來的監軍副帥本來就心存芥蒂,隻是礙於自己是皇親宗室,又是天子親簡,更兼自己一向以來深自韜晦,這才得以勉強相安,此次自己一反常態地站了出來,以金兀術的老謀深算,今後勢必難以再容得下自己。

更何況,自己此番背著金兀術與宋使秘議,雖說是事急從權,但不管怎麼說,總是有悖於軍法國法,刻下既然金兀術已然與宋使達成了和談之議,隻怕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早已是了然於胸,隻要拿住了這條把柄說將出來,朝堂之上原本便沒有幾個人為自己說話不說,縱是原本有幾個家族長輩有心出頭的,卻也再是難以維護。

退一萬步說,縱然那個南國宋使小白臉還算個漢子,不曾將自己賣給金兀術,然則刻下軍中耳目眾多,自己與宋使這一番秘議,事機再密,也必然有人看在眼中,眼下在這等形勢之下,他們為求生計,自不會向金兀術舉發自己,然而一旦逃出生天之後,那些現下因錯判了形勢而誤站在自己這一方的將領,隻怕會爭先恐後地將一些不利於自己所有訊息捅到金兀術那裏去,以挽回他們因著此次支持自己而在金兀術心中留下的不良印象。

一盤棋錯,滿盤皆落索。

自己這一次,委實太過魯莽,而今隻怕是要萬劫不複了!

他心下思緒萬端,方寸大亂,卻是一時之間,連金兀術在說些什麼都自半句未曾聽入耳中。

“金兀術可以死,我們這裏的任一個人都可以死,但這支女真大軍不能死,這些布庫阿哩雍最精銳的勇士不能散,如果在現在這他節眼眼上失去了這支女真鐵騎的拱衛環護,我們女真族人可能就要滅臨著亡國滅種的局麵”,金兀術語氣淡淡,恍若是平日裏閑話家常一般,那些帳中的武將聽在耳中,卻是都不由得悚然驚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