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國中(四)(2 / 3)

高升泰不願意殺掉日新帝,因為他還沒有忘記他對於段正淳的承諾。

在成為高氏家主繼承人的那條血路上,如果沒有段正淳幫他戰鬥,如果沒有段正淳幫他出謀劃策,如果沒有段正淳幫他守衛著後背,隻怕他早就已經死掉不知道多少次了。

他跟段正淳是兄弟,至少在那個時候,他們還是兄弟。

是以他也沒有矯情道謝,他隻是答應段正淳,他會還他一個承諾,無論什麼樣的承諾。

雖然段正淳當時隻是要他喝掉了那碗酒,但他卻還是一直記得自己答應過的事情。

也就直到段正淳臨終之前,已經快要說不出話的時候,他才終於半聽半猜地聽出了段正淳想讓他做的事情。

真到了要下手取大理國君之位的時候,饒過現在日新帝的一條性命。

高升泰甚至還可以聽得清當時段正淳那種說不出來的感慨。

如若不是這個日新帝雖然聰慧,但卻根本無心政事,根本就不在意皇位,甚至根本就不想理會所謂的高段之爭,隻怕一世要強的段正淳,還不會在臨終時拉下臉來,向高升泰提出這樣的要求。

大概也是他確實已經看明白了,自己的這個兒子實在不是個能成為中興之主的材料,而高升泰卻是早就已經厲兵秣馬,準備了這麼多年,高段兩家在未來的勝負,在許多人的眼裏,已經非常之明顯了。

所以他希望高升泰能夠饒了他兒子的一條性命,能夠給大理段氏留下一條根。

高升泰很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確實猶豫了良久,但還是點了點頭。

這些年來,就是為了當年的那一記點頭,他已經拒絕了部屬不知道多少次地動手的提議。

其實在一些老成持重的人看來,這種拖延也未必就不是好事,畢竟現下的局勢十分明顯,日新帝根本無心政務,但卻又是正當盛年,又身負著一身高明的武功,絕不是短命夭折之相,隻要讓他一天在位,大理國中高段兩家的局勢就是絕對無疑地此消彼長,再過得數十年,隻怕根本不需要流太多的血,就可以順利地完成一次改朝換代。

但這一次高升泰在這個機會麵前,卻是不想再等了。

他當然也明白,如若從長遠來看,那麼繼續等下去,繼續讓大理國中的形勢按著現在的局麵發展下去,那絕對是對於高氏一門的力量,甚至對於整個大理的國力消耗最小的一種選擇。

然而高升泰卻不想這麼等,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等到那個時候。

而如果是在他的身後改朝換代,那麼大理段氏必然是要被整個連根拔起,雞犬不留。

包括那位日新帝!

所以這一次秦檜的信柬,終於讓這位高升泰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他從小看著這位日新帝長大,也知道這位日新帝對於中原宋室那種種繁華生活異乎尋常的興趣。

那就讓這位日新帝到宋國來吧!

不是作為那種終日朝不保夕的質子,而是讓他真正成為宋人,成為宋人中的貴族官員,這才是他真正想和那位宋國天子提出來的交換條件。

雖說這樣一來,等若是有個把柄捏在大宋天子的手上,但以現今的天下局勢,宋國隻怕在很長的時間之內,也不可能騰出手來對付大理,更何況大理一向閉關自守,據有山河之利,崇尚以文禦武的這南國宋室能夠出現像這樣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不過是在國破家亡邊緣之時才逼出來的異數,等到大宋在天下重新站穩腳跟,等到大宋能夠戰敗最急於對付的敵人,這些將領也早就都已經老去了,要想在這種時候進攻大理,宋國也必然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更何況,這一切都還是建立在大宋能夠有這麼一天的基礎之上。

至於大理段氏的其他人,他自然也是會加以處理的,以這位日新帝的性格,縱然一時之間會悲憤莫名,但應該也鼓不起那種雄心壯誌,還會來聯絡舊部,以圖謀複國,希望他能夠在這南國大**平安安地過完下半輩子,好好開枝散葉吧。

有大理這個強藩在,這位日新帝及日新帝的後代,對於宋國就還有著無可估量的作用,大宋的君臣上下最善於算計,這位奇貨可居的日新帝,在大宋應該可以一直生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