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低可聚水成海,人低則孚眾成王(2)(2 / 3)

待業可不是好玩的,天天醒來時,腦子裏總會想,別人早已開始工作了,而他卻剛睡醒。於是趕緊起床、洗漱,然後坐在沙發裏,還是無事可做。這比睡著時更痛苦,因為美夢不在,在的隻有冰冷的現實——待業的現實。小李不能想象,一個學成歸國的人,怎麼竟然會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而那些沒有出國留學的人,卻能有一份使他們充實的工作呢?

在尋找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崗位未果後,他開始選擇其他行業。人,還是得有工作可做才行。

雖然小李有一個留學的背景在那兒,但因為背離了他的專業,所以隻能去找一些專業要求不是很高的工作,比如銷售。他找到了一份賣手機的工作,月薪隻有800元,但他幹得很投入、很賣力,因為他多多少少能有一份充實的生活了。很快,他被提為店長,再後來便進入了公司總部。雖然還是幹很底層的工作,但他有了信心,他決心把自己的工作再做得好一些,他想與公司共同發展。可就在這時,公司被賣掉了,他再次淪為“海待”。小李又苦惱起來。

小李不服,他不相信拋開自己的專業,就無法闖出一片天地來,他再次開始了尋找。

一家規模不大的廣告公司吸納了他,但工資低得可憐,每月隻有500元,小李苦笑,怎麼自己越活越縮……

他在廣告公司是從客戶服務做起的,這是一個受累不討好的工作,但他沒有退卻,他向自己提出了挑戰——做好本職工作,一年上一個新台階。

就這樣,一做便是3年。他從一名客服人員被提升為業務經理,又被提升為業務總監,公司的員工走了又來,來了又走,他已經算是個元老了,但他的工作還是那麼踏實。

任何初出茅廬的人,在有所成就之前,都要有勇氣麵對坎坷,學會在逆境中奮起,學會順應時勢,忘掉以前的光環。征服之前,首要的是適應、認知。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醜化自己比美化自己更實在。醜化就是激勵。告訴自己“我是個什麼都不是的小醜,在做主角之前我要跑好龍套”。隻有一無所有的人才不會失落。

“嫁個有錢人”、“直升飛機式的一步登天”,這就是當代一些人的心態。現實是,這樣的幸運者非常之少。我們需要的是匍匐著去爭取成功。小李的奮爭也為我們證明了這條路:不要對自己估價過高,彎下腰來做事情。很多時候,不是市場飽和了,也不是“社會在拋棄我們”,而是企業、單位被我們“一下子就如何如何”嚇壞了。如果市場確實沒有需求,改變最初的選擇就是英明的選擇。轉行也許是一種浪費,但換過來講,也是一次補益。如果不轉行,也許這一行你就一輩子不熟悉。當然,最好能在作出選擇的時候有一定的前瞻性。總之,不要隻想做高高在上的鷹,而要學會踏實前進。

得人心者更易被他人接納與認可

一個城池,內城城牆方圓三裏,外城城牆方圓七裏,包圍著攻打卻不能拿下,既然能夠包圍著攻打,交戰雙方必有得天時的;如果得了天時仍沒有打勝,證明這一方的天時不如另一方的地利。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鋒利,盔甲不是不完備,但是卻放棄了城池,逃走了,證明地利之便,不如人和重要。因此說,要想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不在於劃定邊界,限製來往;要使國家穩固,不在於山川河流的險要,欲威震天下不在於武器設備先進無比。得道的人自然會得到眾人的擁戴,失道的人自然會受到眾人的摒棄。

失道到了極點,就連親人也會背叛他。得道到了極點,整個天下都會歸順他。帶領整個天下的歸順之人去攻打那些眾叛親離之人,賢人君子不打則已,如果攻打,肯定獲勝。

縱觀古今中外,得天時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實何嚐不是如此?

在處世上,“和”是好的人緣,它比能力更為重要。有一個人開辦公司,選擇項目不對,市場不好,陷入了困境,但他的員工一個也沒有離開他。當他改行後生意好轉,可是又遇到了自然災害,損失慘重,但員工還是沒有離開他。後來,天時來了,地利也來了,他的公司一躍而成為行業老大。如果沒有“人和”,他即使遇上最好的天時地利也是翻不了身的。

古代的文人有時身穿錦衣,外麵卻罩著粗麻衣。這是厭惡紋繡太明顯。所以君子之道,看起來很暗淡,卻一天比一天明顯;小人之道,看起來很鮮豔,卻一天天衰亡。君子之道很淡泊,所以不被人討厭,簡約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知道要致遠必從近處開始,要教化別人先要從自身開始,知道微小的東西將怎樣顯著,這樣就可以具備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