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獲全勝稱帝(2 / 3)

平常情況,就算十萬精銳鐵騎偷襲攻打雲羽國,那也隻能占領兩三個城池後,便要撤退回來,不敢深入腹地。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雲羽國沒有什麼兵力,境地內守城的也不過隻是一些臨時招募的士兵,人數也不多,豈能抵擋聶覺的西柏軍。

西柏軍一路高歌,不繞道,長驅直入,以戰養戰,一連攻克數十座城池,直逼雲羽國國都。

柏城與三城池的危機一下就解除了,雲羽國數十萬的大軍趕緊往回撤,三城池的守軍乘機追殺。

邊境上的那座孤城,切斷了雲羽國大軍的回撤之路,如果孤城堅持的時間越久,那麼聶覺的人馬就能在雲羽國內獲得更大的勝利。

東方伯夷等朝臣收到聶覺大獲全勝的戰報,立即讓皇上下詔,封了聶覺的更高的王爵與封地封賞,並且北洋帝國的士氣也大振,軍民一心全力追擊困在境內的雲羽國大軍,此時此刻聶覺的八萬人馬已經兵臨城下,圍著雲羽國的國都。

雲羽國皇上向聶覺提出休戰和解的請求,並讓使臣出城議和。

議和無非就是一個幌子,數十萬的雲羽國大軍隻要突破邊境孤城,隻要聶覺一時間攻不下雲羽國國都,那麼聶覺的八萬人馬必然會被包了餃子。

如果東方伯夷等大臣不讓皇帝出兵救援,聶覺不敢想象此事發生的後果,所以他必須給自己留下退路。

於是,他將計就計,在軍營中找了能言善辯的軍士,讓其領一百精銳士兵進城到雲羽國皇宮與皇上議和。

聶覺卻下令在軍中尋找挖土挖洞穴的能人,在議和期間偷偷地挖地道,能通向城內的地道。

原本雲羽國皇帝也沒有打算與聶覺真心和談,隻不過想要拖延時間,等到援兵救援;同樣聶覺也沒有真心和談,一開始,他就識破了皇族的詭計,派去和談的使者無非與皇族在大殿上唇舌相爭,做做樣子。

兩日後,和談失敗,皇族竟然斬殺了聶覺派去的百人和談的使者。

這讓聶覺很氣憤,好在地道快要完工,為了不讓城中的守軍有所發現,聶覺讓八萬大軍不斷地輪流攻城,不給皇城守軍休息的時間,另外派人手加快地道的挖掘。

雲羽國的大軍以為邊境孤城能很快拿下,便派出探子回稟了皇帝,皇城的皇帝信以為真,才中斷和談,並將百人的使者團隊斬殺,這樣一來完全沒有任何的回轉餘地。

雖然邊境的孤城被雲羽國大軍圍得水泄不通,但孤城的守軍頑強遠遠超過了雲羽國大軍的想象,他們也在一麵努力地攻城,一麵還要與追軍決戰。

短時間很難拿下孤城,北洋帝國的軍隊也趕上來,把雲羽國的大軍團團圍住。

兩軍交戰,陷入白熱狀態。這給聶覺贏得時間,皇城守軍沒有想到聶覺的大軍居然一邊攻打,一邊挖地道。

從地道衝入的先遣西柏軍,他們早就不再是新兵,精明強悍,出其不意,出現在城門附近,守城門的將士還沒有來得及反映過來,就被西柏軍斬殺。

先遣西柏軍很快就把城門拿下,在大隊人馬殺過來之前,趕緊打開城門。

城門一開,西柏軍像潮水一般湧入城內,城樓上死戰的守軍一下崩潰了,退的退,死的死,降的降,平民們躲在自己屋子裏,不敢亂走,整個皇城陷入惶恐之中。

聶覺帶著八萬人馬一路殺進皇城,沒有屠城,沒有亂殺無辜,隻殺了那些頑固抵抗的皇城衛隊,不到半日就控製整個國都,然後圍住皇宮,雲羽國皇族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全部被聶覺活捉。

出人意外,雲羽國皇帝竟然獻出玉璽,投降,願意為北洋帝國的附庸國,稱臣。

聶覺立即讓人把雲羽國皇帝投降詔書發往雲羽國各地,自己帶著兩萬人去邊境。

邊境上的雲羽國數十萬大軍聽聞皇上投降,無心再戰,軍心渙散,大部繳械投降歸順北洋帝國。

剩下不投降的,選擇突圍,繞過了孤城,進入雲羽國境內,剛好碰到聶覺的兩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