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保持良好的心態(5)(2 / 3)

所有快樂的人都心懷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會快樂。而你期望越多,感恩心就越少。在期望獲得滿足的一刹那,我們必須想到那絕不是必然的事,既然如此,感恩之心會增加我們的愉悅,也會使我們將來不至於不快樂。

猶太教和佛教都教人隨時心懷感恩。猶太教徒凡事都要感謝上帝:為了盤中的食物、清晨醒來、休假,甚至見到美麗的彩虹,都有感激上帝的頌詞。佛教徒"上報四重恩"(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和眾生恩)當中的眾生恩也類似猶太教的感恩範圍,甚至更大。

各行各業的人努力工作,我們才有一切衣食器具與避風寒的屋字;天下各種動物、植物、礦物的生存,我們才有維持生命和賞心悅目的資源。

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和知足,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快樂起來。

不要忽視對別人感激的心情

有這樣一位婦人,她辛苦地支撐著一個家,卻從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

有一天晚上,她問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萬一我有一天死了,你會不會花一筆錢買花向我哀悼,你會嗎?"

"當然會啊!瑪莎,你幹嘛問這個?"

"我隻是在想,其實到那時候,二十塊錢的鮮花對我已經一點意義也沒有了。但是我還活著的時候,有時候隻要一點鮮花,對我卻更有意義。"

瑪莎的感歎,不也正是你周圍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呐喊嗎?"有時隻要一點鮮花"便能帶給別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喜悅。

你還等什麼呢?你還要等到你的心無法再愛,眼睛永遠無法再睜開,耳朵也永遠聽不到,才肯行動嗎?

為什麼人類總是隱藏他們感激的心情呢?或許是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摧毀了他們感謝的心,或相互的傷害抹煞了彼此的和氣,也可能是他們習慣了沒有感激的日子。

仔細想想別人曾經為你所做的--愛的表示、友善的動作、信心的鼓勵、友好的示意。你曾經對你的父母表達你的感激之情,隻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對你的老板表示感激他雇用你;感激你的朋友對你伸出友誼之手;感激你的職員賣力地為你工作;感激你"另一半"的犧牲和關愛;感激顧客對你商店的光顧;以及感激任何為你服務的人嗎?你每天應該空出一段時間,對這些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的人,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表達出你對別人的感激之情後,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回報將源源不斷。

不吝嗇對別人付出接受、讚同和感激之心的人,總是受人歡迎的,因為和他們相處使人有甘之如飴的舒適感。相對地,習慣深藏對別人感激之情的人,則容易吃閉門羹,遭到別人的拒絕。

總之,以你覺得最舒服、最自然的方式去做。很多人習慣搭著別人的肩表示:"我愛你。"其實,你沒有必要以這種方式來傳送你對別人的關懷和感激之情。不需要肉麻的動作,隻需要簡單的幾句話,便可以使別人感受到你的熱情和誠懇。但是你應該表現得和平常有所不同,盡量避免公式化。有時候感激對別人的意義相當大,尤其是他們正渴望和期待時。

隨時有這樣的觀念,並努力去做!你隻要打開心扉,讓別人聽到你想說的每一句話,感受到你每一次親切的行動,而不需要刻意去想你該怎麼做。

你可以依照下麵所建議的去做,這些都是表達感激的方式:微笑、招呼別人用餐、遞一張紙條來分享你的喜悅、握個手祝他今天過得更快樂一點、送一份小禮物、說一句讚美的話、幫一個忙、借他一本書、打個電話給朋友、寄一張問候卡、說一聲"謝謝你"。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你可從生活中慢慢去體會,使它更豐富。

把快樂作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

快樂的心境是一種健康友誼的情緒;快樂有利於開發人的創造力;快樂是積極地肯定自我,是緊緊地抓住現在。我們要讓昨天所有的不快、失落化為雲煙,隻留下經驗教訓做今天快樂的基石;要把對明日的憂心忡忡全部拒之門外,隻讓美好的向往為今日的快樂增添色彩。

人隻有在快樂中,才會有完整的自我、積極的創造,才會青春永葆、魅力永恒。

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須充分認識到快樂的巨大意義和巨大價值,有積極、正確地追求快樂的強烈意願,培養強烈的快樂意識、快樂觀念,把快樂作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

培養快樂的習慣、快樂的性格

快樂是一種習慣。蕭伯納說:"我們對小的煩惱、挫折、牢騷、不滿、懊悔、不安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純粹出於習慣。"根據"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的原理,從行為人手培養快樂習慣、快樂性格,是比較有效的策略。當你不愉快的時候,要想變得愉快的主動方式就是愉快地坐起來,愉快地看看四周,使自己的言行好像已經愉快起來。隻要你模仿快樂的表情,就可激發大腦皮層產生相應的腦電波。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條件反射,自己越來越自然地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