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都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
1978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裏學到了什麼呢?"
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就是依靠這些在幼兒園養成的習慣,他功成名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社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好習慣是人一生的財富。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在談到習慣時,他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無獨有偶,1998年5月,華盛頓大學350名學生有幸請來世界巨富沃淪·巴菲特和蓋茨演講。當學生們問到:"你們怎麼變得比上帝還富有"這一有趣的問題時,巴菲特說:"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原因不在智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揮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於習慣。"
蓋茨表示讚同,他說:"我認為沃淪關於習慣的話完全正確。"此時,兩位殊途同歸的好朋友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訣竅,即: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的確,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注重養成好的習慣,是人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試想,一個愛睡懶覺、生活懶散又沒有規律的人,他怎麼約束自己勤奮工作?一個不愛閱讀、不關心身外世界的人,怎能有開闊的胸襟和見識?一個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別人合作和溝通?一個雜亂無章、思維混亂的人,他做起事來的效率會有多高?一個不愛獨立思考、人雲亦雲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好習慣實際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養好習慣,即是在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
習慣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生活。好習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高貴品質,壞習慣則會毒害心靈。
"我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我的孩子?"一位年輕的媽媽向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谘詢道。
"你孩子多大了?"醫生問。
"已經兩歲了,大夫。"
"哦,你已經耽誤了兩年的時間。"醫生非常嚴肅地回答道。
家庭傳統對世界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孩子從家庭這個小巢走出去,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從小養成的習慣都將如影隨形,這一切都可以從家庭教育中找到答案。
25歲到30歲是大多數人定型的時期。年輕時,養成好習慣和養成壞習慣一樣容易。做壞事會加強惡習,做好事也會鞏固良好的習慣。
好習慣主要是依賴於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壞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但它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美麗的園地變成了雜草叢。壞習慣一旦播種,往往難以清除。
有人說:"要使自製成為習慣,放任則是可憎的;要使謹慎成為習慣,魯莽則有悖於人的美好天性,就像殘忍是嚴重的犯罪一樣。"
對幾百位成功者的調查顯示,當問及失敗的可能原因時,幾乎每個人都會說"壞習慣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壞習慣的拋棄、好習慣的養成都要靠行動。偉大的心理學家與哲學家威廉·詹姆斯這樣說過:播種一種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根據西方人文科學家研究,一個習慣的培養平均二十一天左右。克服一個不良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有時並不容易,還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比如戒煙就是如此。這就需要勇氣、毅力和自我約束。要知道,"強製出習慣"永遠是不折不扣的真理。
養成習慣的過程固然是痛苦的,但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將是我們終生的財富。因此為了我們一輩子的財富,有一段時間暫時痛苦,又算得了什麼?
另外,培養一個好習慣,如果我們認真地去做,隻是二十一天左右,等於說我們吃了二十一天的苦,得到的是一輩子的甜、終身的甜!這是太值得做的事情!沒有比這個更高效了。一位成功的中年人士坦言:"當知道習慣的價值以後,我培養了50~60個好習慣。結果給我的人生各方麵都帶來了巨大變化,甚至是奇跡般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