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養成不斷向自己提問的習慣,不僅要發現問題,還要提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成大事、創大業。
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獨立自主是成大事者的良好習慣之一。
你有沒有獨立自主的習慣,從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你要學著獨立地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事情。一個成大事者是不會在生活中依賴他人的。
當你作為一個生命呱呱墜地,可能就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嗬護與撫愛。饑餓、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為你遮擋。
而現在你長大了,步入了社會,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你是否想過:你能生存嗎?你能適應社會嗎?你能活得很好嗎?
從這一刻開始,你的精神支柱就是你自己,隻有你才能對你自己負責!
一位成功人士談起他在美國的一段經曆。為了16歲的兒子能夠成才,就狠下心來把他送到一所離家很遠卻十分有名的學校去念書。
那個稚氣未脫的小夥子每天都需要轉三次公共汽車,換兩次地鐵,穿越紐約最豪華和最肮髒的兩個街區,曆時三個多小時。而紐約的地鐵又是世界上最亂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搶劫、強奸,甚至殺人的事件發生。
為什麼這位朋友讓自己的兒子放著離家近的學校不去,而冒那麼大的風險,整天奔波呢?
一方麵固然為兒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麵更是由於這位成功人士要培養兒子獨立生存的觀念使然。
成大事者認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經過這一關,都要穿越這樣的危險地帶,否則就難以在這錯綜複雜、險象橫生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一位成功人士告誡他兒子說:人生道路是危險的,因為人生隻有去,沒有回,隻能走一次路線,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個人生都將遭到打擊或挫折。
所以他在給兒子的信中著重寫道:"年輕人,你漸漸會發現,當你個人獨立的時候,會變得格外聰明,當你離開父母的時候,你才會知道父親是對的。"
欲成大事者就應該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並且用這種習慣去麵對世界,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也許,你會遇到一些問題:覺得社會太黑暗;抱怨別人太勢利。感受了人世間的冷暖之後,你變得孤獨、寂寞,總有許許多多不能名狀的情緒要發泄。
這時你應該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其實,你隻是在潛意識裏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個"孩子"。
也就是說,你還沒有獨立,不能獨自承擔許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順心、不積極,沒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能沒有獨立。而這一切又隻能靠自己,因為自身就是自己的生存環境之一,就是自己的主人。
魯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傳誦:魯迅小時候,由於家道的敗落和父親的病情,使還是孩子的魯迅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他不僅要學習,還要每天往返於藥店與當鋪之間,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勤勤懇懇地求學。
一次,由於上學遲到,老師對他加以批評,魯迅就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上了一個"早"字,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提醒,更是一個人人生觀的體現:自立、自強。
當一個青年人獨立了,放棄了依賴性的時候;當一個青年人真正為自己負責的時候,他就會變得無比強大。
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個女孩子可能是很柔弱的,但當她成為一個母親之後,就必須為生活而奔波,因為她要負起母親的責任,在嬰兒眼裏是獨立的體現。
天助自助者,社會需要堅強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願意與一個軟弱無力,隨時會倒在自己身上的人呆在一起。隻有你能為自己負責了,你才可能更多地得到別人的幫助。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陪你一生一世,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獨立生活。
一個嬌生慣養、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要想迅速地成熟起來,最好的方法是讓他遠離父母,去過獨立的生活。
正如一個嬰兒,隻有當他掙脫了雙親扶持的雙手,自己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我們才會驚奇地叫道:寶寶會走了。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社會的進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奇異的變化,每個人都充滿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適應自己人生經驗的"如意算盤"。
然而,誰也無法在課堂上、書本中或家庭裏教會孩子如何自如地處理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和利害關係,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點,以一個成熟者的目光來審視世界上的一切。這些隻有自己去麵對、去體驗,才能獲得知識。
正如一位先哲所說:"若想讓小鳥學會飛,就讓它自己飛吧。"
每個人都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被一位朋友領著穿過幾條不曾到過的小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來時,竟然無法辨認上次走過的路線。隻有按圖索驥,走一路問一路,再來時你才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標--這就是獨立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