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改變觀念,擊碎瓶頸
隻有傻瓜才不懂得變化
課堂導讀
亞伯拉罕·林肯在沒有成為美國總統之前,是一個年輕律師。有一天,他要為兩起類似的案件進行辯護。巧的是,兩起案件是由同一個法官主持,並且觸及的法律條規是相同的。在上午進行聽證的案子裏,林肯表現了雄辯的口才,為被告辯護,並贏得了官司。有意思的是,在下午進行聽證的案子裏,林肯為原告辯護。他從相反的角度,以同樣的熱情進行辯護。法官覺得饒有趣味,就問林肯為什麼有180度大轉彎。“法官大人,很可能今天上午我弄錯了,”林肯說,“但是我知道今天下午我是正確的。”
課堂精講
一成不變的思維會阻礙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當今的世界變化迅速,為了能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我們的觀點、思想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地調整。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價值觀和觀念審視工作和生活,就會看到不同的世界。拿出勇氣,敢於改變自己的觀念,創造性地工作,讓工作發生不一樣的變化。
課後總結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的觀念也要及時改變,這樣我們才不會落伍於這個時代,才會占得一席之地。
我早已放下,你還背著她
課堂導讀
某日,坦山和尚與一個小和尚一起走在一條泥濘小路上,此時,天正下著大雨。
他倆在一個拐彎處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衣帶而無法跨過那條泥路。
“來吧,姑娘。”坦山說道,然後就把那位姑娘抱過了泥路,放下後又繼續趕路。
一路上,小和尚一直悶聲不響,最後終於按捺不住,向坦山發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險的,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什麼?那個女人嗎?”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她嗎?”
課堂精講
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擁有的隻是當下。總是沉湎於過去,會阻礙我們今天的進步和發展,並使我們無暇享受當下的快樂。過去不順利而產生的悔恨懊惱,和因過去輝煌而產生的自我滿足,都會阻礙我們今天的進步。明智的做法就是放手,放下過去,麵對現在,輕裝上陣。隻有真正地告別過去,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現在的事業中。
課後總結
卸掉昨天的包袱,輕裝上陣,從現在開始收獲美好的未來。
是自己在給自己製造問題
課堂導讀
一次宴會上,奧裏森·馬登先生同一位麵臨著失業危機的中年人聊天,那個中年人一個勁兒地抱怨上司不肯給他更多的機會。
馬登先生問他為什麼不自己爭取,他說,他已經爭取過了,但是公司不給他機會。他氣憤地說:“我今年已經52歲了,可他們竟然派我去海外營業部。像我這樣的年紀怎麼能夠經受起這樣的折騰呢?”
馬登先生問他:“為什麼你會認為這是一種折騰,而不是一種機會?”
他憤憤地回答:“公司裏有那麼多年輕人,不派他們而讓我去,這不是折騰人是什麼?再說公司本部有那麼多職位,卻偏偏要把我調走,我真不知道他們安的什麼心。還有,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我身體不好……”
麵對中年人的喋喋抱怨,馬登先生說:“我無法確認他公司裏的同事是否都知道他的身體不好,起碼我是沒有看出來,站在我麵前的他紅光滿麵,神情激昂。我想,這位先生並沒有得什麼病,我更傾向於認同他犯了一種最嚴重的職業病:推諉病。”
課堂精講
有的人每天都在為自己製造許多本來並不存在的問題,而把自己陷入困境。把他派往新的部門,讓他鍛煉多方麵的能力,他覺得是在折騰他;分派給他一項任務,他又覺得是在刁難他……心態不好的員工,隻能看到問題的消極麵,看不到工作中蘊藏著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因此,改變首先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從自己的心態開始。擁有陽光向上的積極心態,就能輕鬆麵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