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由此及彼的聯想思維(1 / 1)

第一章在學習過程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聯想思維

眼睛隻盯著一個問題領域,往往會阻礙你找出更新鮮、充分、漂亮的材料,因為思維的慣性很容易使你在一個特定的問題領域中做循環思索。這時,你就要跳出來,看一看其他領域,從別的地方尋找一些材料以啟發自己。

1由此及彼的聯想思維

人們知識的獲得、經驗的積累、對事物理解的生成都是聯想的形成。普通心理學認為,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現象,想像力是創新的翅膀,我們生活中許多發明創造都來自於人們的聯想。什麼是聯想思維,看了下麵的兩個例子你就會明白。

我國春秋時期的能工巧匠魯班,有一次上山伐木時,手被路旁的一棵野草劃破,鮮血直流。

為什麼野草能劃破皮肉呢?他仔細觀察了野草之後,發現其葉片的兩邊長有許多小細齒。他想,如果用鐵條做成帶小齒的工具,是否也可將樹劃破呢?

依著這個思路往下走,鋸子被發明出來了。

1941年,工程師喬治?達?米路在森林中打獵時,他的衣服被種子芒刺粘滿,同時,他的獵犬也因粘了一身同樣的種子芒刺而叫個不停。

喬治深感好奇:為什麼這微小的芒刺竟可以緊貼在衣服和動物的毛皮上而難以甩掉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他一路。回到家,他著手用顯微鏡來觀察這些刺。

在顯微鏡下,他發現這些種子的殼上有很多細小的鉤,這些細小的鉤能夠緊扣衣服纖維,產生很強的粘貼力。根據這種原理,他發明了魔術貼。

你是否經常在看到一件東西時,就會想到另一件東西?例如,由“速度”這個概念,你的頭腦中會閃現出呼嘯而過的飛機、奔馳的列車、自由下落的重物等,隨之還會產生“戰爭”、“爆炸”、“粉碎”等一係列其他形象。沒錯,這就是聯想。

上文中魯班與喬治的事例都是屬於聯想思維。它是若幹對象之間一種微妙的關係,是一種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思維活動,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係,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關事物的心理過程。

但人們按一成不變的常規思維進行活動的天性,而正是這種天性和這種常規思維扼殺了天性。

使我們喪失了創造力,更不要說把普通的事情做得精彩,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非凡了。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和重視運用由此及彼的聯想式思維,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

要培養聯想思維,最重要的,不是想著如何去與眾不同,而是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最細微之處培養自己打破常規的能力。比如,你發現熟悉的道路有不同的走法,熟悉的菜肴有不同的做法,每天都看的晚報有新的信息……你就會慢慢發現,你的眼光變得與眾不同,能夠發現別人的眼睛看不到的潛在可能性,能夠走一條不同於常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