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一切從懷疑開始(1 / 1)

第五章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質疑思維

我們知道要解決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就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析問題,最後才能解決問題。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解決不了問題,而是發現不了問題。要能夠發現問題,就要有尋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

1一切從懷疑開始

人都有短視的惰性,包括許多“傑出人士”,下麵是幾位“傑出人士”的短視笑話。

不管未來的科學如何進步,人類永遠也上不了月球(1967年2月25)。

——三極管發明者李·佛瑞斯特博士

飛機是有趣的玩具,但沒有軍事價值(1911)。

——法國陸軍元帥、軍事戰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指揮官費迪南德·福煦

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買台電腦擺在家裏(1977)。

——迪吉多電腦公司創辦人及前任總裁肯尼斯·奧爾森

現在我們覺得以上的武斷很可笑,可是要知道,當時大多數的人們都奉之為真理呢!

要改變這些錯誤的觀念,不從懷疑開始能行嗎?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孟子有句名言,叫“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是教我們做學問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哥白尼之所以在科學史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創立地動學說,就是從懷疑托勒密的天動學說開始的。顧頡剛先生在《懷疑與學問》一文中精辟地論述了治學要有懷疑精神這一論斷。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因辨別而創新。沒有懷疑精神就沒有創新意識,沒有創新意識也就談不上創新能力。人們不會相信一個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人會有創新能力。

古人雲:“學者先要會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作為新時代的傑出青少年,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鍛煉自己,使自己大膽提出疑問,敢於否定以前的權威性觀點,敢於說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我們的質疑思維將會得到有效的激發。

可是要懷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哥白尼就是一個敢於懷疑的傑出者,套用他自己的話,他總覺得當時盛行的“天體運行”理論不太對勁。他寫道:“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天文學傳統中的困惑。造物主這個最有係統的絕佳‘藝術家’,為我們創造了這個世界,但我對於哲學家至今仍無法找出世界的運轉方式感到無奈。”

這其中讓他特別不能釋懷的,就是推算地球本身不動而被其他星球環繞的複雜幾何,其實有多處矛盾。他憑直覺認為,傳統用來解釋“地心論”世界觀的蹩腳數學推算不可能是正確的,因此他開始推敲地球也會動的可能性,即使這個想法乍聽之下非常荒謬,也違反了教會的教條。

哥白尼熱切地希望能為這大膽的新觀點找到支持的論點。他博覽群書,希望能“重讀他手上的所有哲學家作品,從中找出任何曾經懷疑過天體的運行並不同於數學理論派觀點的看法,以供援引”。哥白尼的研究終於獲得成功。他從少數幾位哲學家的作品中,找到地球會動的論點,但這些前輩並沒有對地球的運行提出正確的解釋。哥白尼了解,徒有如此具有革命性的理論卻沒有證據,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他著手進行支持這理論的論證,他利用當時手邊可得的最佳技術,以最新發展出來的透視法,將觀察星球運行的結果,製成當時歎為觀止的觀測圖表。經過28年的漫長研究,他的懷疑終於成立了。

一切從懷疑開始,真理從懷疑開始,傑出青少年的所有成績與優秀的想法都是源於懷疑,源自質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