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掙脫“想當然”的羈絆
打破並掙脫“想當然”的思想羈絆,才能讓創新思維發展起來。人們囿於一定的社會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時候,就會產生思維的惰性和慣性。這種習性容易使人們安於現狀、不思變革,並且會不自覺地充當舊價值觀念的衛道士。要想獲得成功,就要用創造性的思維掙脫“想當然”的羈絆。
古今中外,有不少傑出人士因為掙脫“想當然”的羈絆而獲得成功的。
我們從小就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年輕的英國人在他家的農場裏度假休息,他仰臥在一棵蘋果樹下思考問題,這時,一隻蘋果落到了地上。
對常人習以為常的現象,他卻陷入了深思:“蘋果為什麼會落到地上呢?地球會吸引蘋果嗎?蘋果會吸引地球嗎?它們會互相吸引嗎?這裏麵包含著什麼樣的原理呢?”
這位年輕人就是牛頓。他用不想當然的創造性思維,獲得了一項極為重要的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來掙脫那些“想當然”呢?
注意觀察研究,可以看到我們周圍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人不加分析地接受現有的知識觀念,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安於現狀。這種人既無生活熱情,更無創新意識。另一種人思想活躍,不受陳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注意觀察研究新事物。這種人不滿足於現狀,常常給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勤於思考,積極探索,敢於創新。我們應該學習後一種人,培養和鍛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保持思維的靈活性,掙脫“想當然”的羈絆,善於並敢於創造一切。靈活機動的思維能力能促使人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善於追根問底,注意從社會的海洋中積累各種各樣的經驗,用以充實和豐富自己的頭腦,為自己進行創造性思維貯存素材。
一個人具有靈活機動的思維能力,能夠掙脫“想當然”的束縛,還能促使其不斷強化自己的想像力、聯想力以及思維轉向力,善於從不完善的事物中提出創見,也就善於從完善的事物中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