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3靈機一動帶來機遇
產生靈感的一刹那,不僅需要我們將它記錄在心,還要付諸行動讓它變為現實,為我們帶來成功的機遇。
威廉?詹姆斯說,靈感的每一次閃爍和啟示,都讓它像氣體一樣溜掉而毫無蹤跡,這比喪失機遇還要糟,因為它在無形中阻斷激情噴發的正常渠道。如此一來,人類將無法聚起一股堅定而快速應變的力量以對付生活的突變。
我們的精神世界有兩種本質的力量。一種是在嚴酷而縝密的邏輯思維引導下艱苦工作,另一種是在突發、熱烈的靈感激勵下立即行動。
當可能改變命運的靈感在正常工作中噴發時,絕大多數人習慣於將它窒息,爾後又回到原來的生活常軌: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照常做什麼。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內在的衝動是人類潛意識通向客觀世界的直達快車。
一個人靠靈感從事,未必就是輕狂。相反,怯懦的靈魂總是步步退卻,唯恐靈感將他引向謬誤。然而,要知道,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我們采取何種方式,我們注定要犯錯誤。
曆史上,某些最嚴重的錯誤多半來自謹小慎微的決定而不是一時衝動。以周密的謀劃來掩飾自己的不行動,甚至比由衷的一時衝動還要謬誤,它首先使人變得日益麻木。
在采取關鍵性步驟之前,不少人體驗到猶豫彷徨的痛苦,此時內心深陷在自我辯駁與爭執中,而越是深思,我們陷得越深。靈感與紛至遝來的思緒互相僵持、抵消,直到神經焦灼得失去明斷為止。作為潛意識對環境的應急反應,激靈的行為本可以替你排憂解難,最本質的衝動倒有可能是正確的。
有一位作家,一次他打算全身心投入一部著作中,但是他無意中瞥見了一則關於“安全駕駛的十條要訣”的征文競賽啟事,這啟事像投向他心靈窗戶的一道光,因為他對交通與駕駛素有留心。他擱下手頭的著作,以便轉向圖書館去做進一步的研究。他寫下了250個字,這個刹那間的靈感帶給他25 000美元的獎金,而那部暫時擱置後繼續完成的著作最終隻給他帶來600美元的收益。
成功人士的生涯無不充滿此類標誌著命運轉機的戲劇性情節。
真正的靈感是明智的,它引導我們走向成功,因為它揭示了潛意識中最本質的心靈趨向。所有的人都有一種難以抑製的自我實現的衝動,我們知道自己要做個什麼樣的人——因為靈感會暗示——哪怕它久廢不用。
而最有害的莫過於另一種處世哲學——這哲學可以歸結為一句虛弱、搖擺不定的箴言:“很好,讓我們好好考慮。”那些鍾情於這種哲學的人將失去生活帶來的興奮與刹那間“曆險”的微妙感受,最終走向麻木不仁。
許多人就是在猶豫不決與躊躇中錯失了機遇,靈感也是如此,錯過了靈感,也就錯失了靈感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