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放棄何嚐不是明智的選擇
放棄是智者麵對生活的明智選擇,是辯證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隻有懂得何時放棄的人,才會事事如魚得水。
選擇與放棄,這幾乎是每個人每一天都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你能夠看破其中的奧秘,做到明智選擇,輕鬆放棄,你就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
放棄,意味著重新獲得。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堅持。生活中我們應當學會適時地放棄。放棄一些無謂的執著,你就會收獲一種簡單的生活。
日本著名的禪師南隱說過,不能學會適當放棄的人,將永遠背著沉重的負擔。生活中有舍才有得,如果我們想抓住所有的東西不放,什麼都不願放棄,結果就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艾德十一歲那年,一有機會便去湖心島釣魚。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早早又來釣魚。安好誘餌後,他將魚線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餘暉下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忽然釣竿的另一頭倍感沉重起來。他知道一定有大家夥上鉤,急忙收起魚線。終於,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紮的魚拉出水麵。好大的魚啊!它是一條鱸魚。
月光下,魚鰓一吐一納地翕動著。媽媽打亮小電筒看看表,已是晚上十點——但距允許釣獵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
“你得把它放回去,兒子。”母親說。
“媽媽!”孩子哭了。
“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
“再沒有這麼大的魚了。”孩子傷感不已。
他環視了四周,已看不到漁艇或釣魚的人,但他從母親堅決的臉上知道無可更改。暗夜中,那鱸魚抖動著笨大的身軀慢慢遊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了。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後來艾德成為紐約市著名的建築師。他確實沒再釣到那麼大的魚,但他卻為此終生感謝母親。因為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獵取到生活中的大魚——事業上成績斐然。
放棄,意味著重新獲得。要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簡單一些,你就有必要放棄一些功利、應酬,以及工作上的一些成就。隻有放棄一些生活中不必要的牽絆,你才能夠讓你的生活真正簡單起來。
中國有句老話: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去除那些對你是負擔的東西,停止做那些你已覺得無味的事情。隻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見到房東正在挖屋前的草地,一個房客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草你要挖掉嗎?它們是那麼漂亮,而你又花了多少心血呀!”“是的,問題就在這裏。”他說,“每年春天我要為它施肥、透氣,夏天又要澆水、剪割,秋天要再播種。這草地一年要花去我幾百個小時,誰會用得著呢?”
現在,房東在原先的草地種上了一棵棵柿子樹,秋天裏掛滿了一隻隻紅彤彤的小燈籠,可愛極了。這柿子樹不需要花什麼精力來管理,使他可以空出時間幹些他真正樂意幹的事情。
選擇總在放棄之後。明智之人在做出一項選擇之前總會先把自己要放棄的找出來,並果斷地將之放棄。例如,當你決定要健康的時候,你就要放棄睡懶覺,放棄巧克力糖,放棄美食……當你要享受更輕鬆的生活,你就要放棄一些工作上的瑣事和無休止的加班,等等。總之,真正的智者,懂得何時該放棄,他們懂得放棄之中蘊藏的機會,放棄了才能再做新的,才有機會獲得成功。這樣的放棄其實是為了得到,是在放棄中開始新一輪的進取,絕不是低層次的三心二意。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反過來,放得下,才能拿得起。荒漠中的行者知道什麼情況下必須扔掉過重的行囊,以減輕負擔、保存體力,努力走出困境而求生。該扔的就得扔,連生存都不能保證的堅持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