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3先順應變化才能駕馭變化
小明幾年前在家鄉的河邊釣魚,發生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趣事。
有一位老者與他的對話,頗令人受益:“小夥子,釣魚可是一門學問呀!春釣灘、夏釣灣,魚餌魚線要常更換。”於是,老者向他介紹了釣魚的經驗,告訴他釣什麼樣的魚,就要用什麼樣的魚餌、什麼樣的線。線多長要隨水深水淺而變化,魚餌在鉤上的擺放也要根據情況而定。即使釣同一種魚,隨著季節的變化,方法也不一樣,春天有春天的方法,夏天有夏天的方法,冬天有冬天的方法……
臨分別時,老者說了一句讓小明終生受益的話:“小夥子!魚是不會聽從你的安排的,它不會照著你的意思上鉤。你想釣上它來,就必須改變自己,讓你的方式適應魚的習性。”
釣魚確實是一門學問。人在岸上,魚在水裏,人怎樣才能讓魚上岸呢?要讓魚上岸,就必須先了解魚的習慣,它喜歡吃什麼魚餌、喜歡怎樣吃、喜歡什麼時候吃……掌握了這些情況之後,我們就要改變自己,讓自己的方法盡量去適應魚的生活習慣,這樣一來,魚就會咬鉤,就會被我們釣上來。
任何事情都不會按照我們的主觀意誌去發展變化。我們要獲得成功,就得首先去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特點,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改變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方式。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順應事物變化的同時,駕馭變化,走向成功。如果我們想當然地憑自己的想法去辦事,這就像釣魚不知道魚的習性一樣,注定要徒勞無功。
所以,做一切事、解決一切問題,我們都必須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方法。
幾年前,有兩個人在北京各自開了一家川菜館。起初兩家餐館的生意都不錯,但兩位老板的思路和想法卻迥然不同。一位老板總認為川菜是多年流傳下來的特色菜,絕不可以更改,一改便沒了特色。因此,這家餐館總是按部就班地經營著自己的老川菜。另一位老板心眼活,他發現北京的餐飲業競爭逐漸激烈起來,喜歡老川菜的人口味也在變化。於是,他便吸收粵菜和湘菜的一些特點推出了新派川菜。這種菜肴既不失川菜的特色,又滿足了人們口味的變化,因此,生意越做越火,在京城很快就有了三家連鎖店。而那一位固守老川菜思路的老板仍能維持經營,但幾年來仍然是原地踏步,沒有任何發展。
從這兩位餐館老板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後一位老板之所以成功,就因為他能看清川菜的發展趨勢,順應了這一趨勢,改變了自己的思路和經營方式;而前一位老板之所以沒有發展,就在於他沒有認識到大眾口味的變化,沒有去改變自己、順應變化。
迂回思維的表現就是靈活變化,要成功地駕馭變化,就要求青少年們要能夠順應變化,先從改變自身開始,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