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2此路不通繞個圈(1 / 1)

第十三章2此路不通繞個圈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條直線的,具有靈活思維的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並不失時機地把握事物迂回發展的規律,通過迂回應變,達到既定的目標。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遷都北京以後,攝政王多爾袞便著手進行武力統一全國的戰略部署。當時的軍事形勢是:農民軍李自成部和張獻忠部共有兵力40餘萬;剛建立起來的南明弘光政權,彙集江淮以南各鎮兵力,也不下50萬人,並雄踞長江天險;而清軍不過20萬人。如果在遼闊的中原腹地同諸多對手作戰,清軍兵力明顯不足,況且遷都之初,人心不穩,弄不好會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麵。

多爾袞審時度勢,機智靈活地采取了以迂為直的策略,先穩住南明政權,集中力量攻擊農民軍。南明當局果然放鬆了對清的警惕,不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攜帶大量金銀財物,到北京與清廷談判,向清求和。這樣一來,多爾袞在政治上、軍事上都取得了主動地位。順治元年7月,多爾袞對農民軍的進攻取得了很大進展,後方亦趨穩固。此時,多爾袞認為最後消滅明朝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發起了對南明的進攻。當清軍在南方的高壓政策和暴行受阻時,多爾袞又施以迂為直之術,派明朝降將、漢人大學士洪承疇招撫江南。順治五年,多爾袞以他的謀略和氣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國的統治。

多爾袞的做法,讓我們學到一件事,就是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目前形勢不好,可以繞道而行,或是另辟新徑。

就像過去常出現的一則口香糖廣告,女主角的一隻高跟鞋斷了鞋跟,是不是就要丟了呢?其實未必,可以把另一隻高跟鞋的鞋跟也扯斷,變成平底鞋後,反而更好走。

這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眼前的路不順利,未必是件壞事。迂回地想一想,重新審視身邊的處境,多方考慮不同的出路,往往會有新的答案,甚至比原先設定的路徑更加光明。如果這世界所有道路都暢行無阻,沒有任何阻礙,相信我們一定會少了許多藝術家、偉人和英雄!

此路不通繞個圈,迂回思維就是靈活地掌握事物發展的局麵。青少年也應具備迂回思維,贏得學習和生活中的主動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