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大智若愚真境界:糊塗思維
糊塗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超乎於常人的精明。難怪有“三絕”之稱的板橋說道:“難得糊塗。”糊塗思維可以讓人在紛擾的世相中看清真相,跳出名利的陷阱,看似糊塗,其實是一種更為清醒明智的人生態度,對於青少年來講,糊塗思維的意義就是可以幫助他們端正人生態度,更準確地把握生活的重點。
1糊塗思維是一種大智若愚的境界
糊塗思維是一種鈍化內心敏感度的方式,但實際上,這種方式是在給人生塗上一層百害不侵的防護膜,讓人從容理性地麵對世界,在“糊塗”中把握人生的真諦。高明之人,並非事事爭強,處處顯示出自己的聰明來。這正是糊塗思維的極好運用。他們的高明在於,能夠靈活運用糊塗思維,能夠超乎常人處理“愚”和“智”的關係,寓智於愚,外愚內智,似愚實智。
老子雲:“大智若愚。”若愚,其實正是一種大智、一種大悟。
孫中山起事之初,有少數人趁機漁利,向他表示:“我們在某處很有力量,隻要有經費,我們一定可以把那裏的清朝官吏趕走。”
孫中山聽了,總是毫不吝嗇地如數付給。有的人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玩這種花招。孫中山也每次都令他們如願以償。
許多旁觀者看了很氣憤,對孫中山說:“你看,我們又受騙了!他們拿了錢,根本不做事,我們辛辛苦苦得來的錢,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你怎麼能再給他們錢呢?”孫中山笑道:“我何嚐不知道這些人是存心騙錢來的。隻是他平白無故地收了我十次八次錢,最後總有一天會良心發現,而去做一次革命活動的。每個地方隻要有這麼一次表現,就足以激勵當地的民心。這就是我們的成功,我們的錢就不能算是白花了。”
當時,人們對孫中山的這一做法總是想不通,但後來的許多事實表明,孫中山的想法就是一種糊塗思維,具有遠見卓識。
西方人也不乏糊塗思維的高手。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利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家庭貧困。他小時候性格文靜內向、靦腆害羞。鎮上的人喜歡作弄他,常常故意把一枚一角和一枚五分的硬幣同時扔在他的麵前,要他從這兩枚硬幣中揀一枚。威廉總是揀那個五分的,每一次都會引起人們的哄笑。鎮上的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小傻瓜,傻到了連一角和五分哪個麵值更大都分不清的程度。
威廉不僅不傻,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聰明。有一次,一位老大娘對他說:“威廉!你怎麼會不知道一角比五分更值錢呢?”威廉回答說:“當然知道。我要是揀了那個一角的,他們就會沒興趣再扔錢給我了。”
從上麵的例子裏,你不難看出,大智若愚的人,運用的是糊塗思維,其實是多麼絕頂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