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孔子在《論語?裏仁》中有一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見賢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會產生震撼,驅使自己迎頭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會產生“教益”,讓自己吸取教訓,不跟隨別人墮落下去。這句話為我們不斷反省和完善自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很多在事業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的不足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
路德?杜德利曾說過:“在文學上,我總是隻與我認為很不錯的老朋友交往,我的朋友是經過我長期選擇的。和我的朋友們在一起,我變得越來越崇高,創作的願望也愈來愈強烈。我總能從我的朋友那兒得到‘益處’,十之八九都是這樣。朋友們不在的時候,我把以前讀過的書溫習一遍、幾遍,這樣所得到的收獲遠比讀一本新書來得快、來得多。”
弗蘭西斯?霍勒總是把那些對他產生重大影響的書記在自己的日記裏或信件中。這些書包括考德瑟特所著的《葉落格?黑爾》、爵華?葉羅德先生所著的《迪斯考斯》,培根的著作《白奈特講述馬休茲?黑爾》。讀以上這些書——這些書都記載著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勞動創造奇跡的故事,總是使霍勒充滿激情。在讀到考德瑟特所著的《葉落格?黑爾》一書時,霍勒說:“每當讀這本書時,書中的故事總是感動著我。我被一種激動的心情包圍著,對於他們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無限的傾慕和向往。”在談到爵華?葉羅德先生所著的《迪斯考斯》一書時,霍勒說:“這本書告訴我,什麼叫勤勞、什麼叫收獲。”關於培根的書,霍勒說道,“沒有任何一本書像培根的書那樣催人修身養性,他真是上帝派到人間來教會我們明白成功是如何獲得的,偉大是怎樣造就的天才人物之一。”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都是值得我們“見賢思齊”的賢人。
北宋名相晏殊,一次出巡途經江南。他聽說揚州的大明寺有許多好詩,決定前往欣賞一番。他來到大明寺,便叫隨從給他念題詩。按照當時的習慣,念詩前要指出作者姓名、籍貫、地位及家庭情況。但晏殊卻命隨從念詩,免去俗套。他聽著聽著,發現有一首詩寫得與眾不同,才查問作者是誰,隨從告訴他作者是當地一個任主簿的小官名叫王淇。他並不因為王淇地位低而鄙棄,相反,他令人找來王淇與之促膝而談,並當麵考察王淇的真才實學。他想起自己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未有下聯,便讓王淇來對。王淇以“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對之,讓晏殊驚歎不已。後來晏殊薦舉王淇到集賢院任職,得以人盡其才。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隻要仔細觀察身旁的人們,你將會發現,無論多麼出色的人,也不可能擁有所有的優點,而看上去十分乏味的人,也必然會有一些長處。無論對於他們哪一類人,你隻需學習他們的長處就行了。而對於他們身上的不足之處,則要當作教訓來警示自己。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人類就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不斷地從談話的對象那裏吸收其優點,反省自己缺點而進步的。
經常同優秀的人們往來,即使不是特別有意識地嫁接別人的優點,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使自己提升到與他們相同的層次。如果你能夠不斷學習他們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驅策自己不斷地向那些優秀的人物靠近,那麼有朝一日你也會跨入到優秀人物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