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就是看待萬物時,一方麵不要否定因果現象,因果是客觀存在不能否定;另一方麵也不能執著
“實有”,“實有”即對事物的偏執,要空除對“實有”的執著。所以看待人生,看待一切事物,要做
到“合二而一”,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心經》裏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不論人生現象、宇宙現象都是如此,即不落於“常見”,也不落於“斷
見”。斷見,就是否定因果,認為一切事物都沒有,比如說人死如燈滅就是一例;常見,就是認為一切
常恒不變,“神我”常恒不變,一切山河大地常恒不變。有常見他就有貪心,有執著,他對未來就沒有
信心,懈怠懶惰,失去了主觀能動性。要空除執著,所以亦有亦空,不落入斷見也不落於常見,是名
“中道”。
這是佛家的宇宙觀。緣起、性空、中道,這個意趣精深博大,超過世間的一般哲學。世間的一般哲學,
不論東方的、西方的哲學,那個境界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隻是在世智辨聰上用功。佛法精深博大超越
了世間哲學,也超越了世間的科學,希望大家好好學習,能得到最大的受用。
]靈魂不滅的科學觀 自古以來,大宗教家、大哲學家等無不堅信靈魂的存在和不滅。例如猶太族的摩西、耶穌,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印度的釋迦牟尼,以及我國的老子和孔子等,都親證靈魂(神識)不滅,輪回確有。大哲學家如希□的蘇格拉底、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以及德國的叔本華等,都認定心靈不滅。畢達哥拉斯說:“不潔的靈魂,因為靈氣重濁,而墮地獄。”意大利詩人但丁在其著作《神曲》中,也有關於地獄的描述。叔本華也說:“死為物質生命的最後,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後”。
值得高興的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學家們也正在用他們的科學實驗探索靈魂的奧秘。1963年獲諾貝爾醫學獎的英國科學家約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獲獎論文中說:“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魂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想與識力的‘我’,它控製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指揮電腦,它使大腦內的腦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亡之後,仍然存在並仍能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英國另一位著名科學家柏頗博士經過實驗研究後,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結論。柏頗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獨創的“科學正統的辯證係統”理論,至今仍為世界科學家們所采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貢獻的科學成就而被英國女王冊封爵位。加拿大著名神經生理學家潘非特博士也認為,人類並不僅是有物質的軀體,必然兼有無形的非物質靈魂。英國基勒學院的麥楷博士說:“至今仍無一種已知的學說和實驗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頗博士的生物有靈魂的理論”。
美國加州工學院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史柏理博士,曾經以其分解人類大腦兩半球的詳細功能學說而獲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他說:“人的自我是一種嶄新的必要的非物質,隻出現於複雜分層結構組織的肉體大腦,控製著大腦的每部分,製約著合計一百億個腦神經細胞的機械功能的本能活動。”
全世界很有名的數學家約翰馮紐曼博士,曾經發明精密的數學定理,為新興的“量子學”奠下基礎。他也提出了驚人的新理論:“人體可能具有一種非物質的‘識我’控製肉體的大腦和遙控物質。”
馮紐曼博士曾被很多科學家譽之為“世上最聰明的人”。諾貝爾文學獎金桂冠詩人漢斯貝德說過:“我有時不禁這樣想,像約翰馮紐曼那樣聰明的腦子,是不是顯示著世界上還有一種比我們人類更超越的種族?”
著名物理學家菲列茲倫敦說:“馮紐曼的精微量子學說顯示出物質上的實物隻不過是人類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實體是思想意念。”
倫敦博士此語,與佛經所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及“相由心生”等不謀而合。這正接近了佛經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及“有相皆妄”的境界,也正證明了佛經內對於宇宙奧秘早有精微細致的認識了!對照佛經來多看這些大科學家的論著,越來越感覺到佛經是超越太空時代的科學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