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都風雲(二十)(2 / 3)

北地糜爛已久,原本三千多萬的人口,止有三分之一,又是一馬平川,蒙兀大軍隨時可以從草原上回師南下,就是搞出什麼局麵,也瞬息間化做烏有。

見張守仁仍是滿臉沉靜,竟似不將自己的話放在心上。回想不過兩年前,這個青年還是滿臉稚氣,自己不過扶他一把,他就滿臉的惶恐,思想起來,也是趣事一樁。

當下向張守仁笑道:“罷了,論起見識心智,你遠在我之上。前路如何,還得靠你自己。總之,萬事小心,我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

兩人拱手話別,自此別過。王西平輔佐太子即位,雖然軍人不問政治,隱隱然卻也有接任石嘉地位的實力。張守仁回到營中,將印信先行封存,待朝廷正式派來接印使後,封還印信,又到樞密院接了宣慰使的印信、節符,再領了二十萬貫的經費,製作了旗號,領取軍械物資,半個月內忙了個四腳朝天。

待一切辦妥,正是盛夏時節。他在禁軍內的親兵,與他感情深厚的不多。何況深入敵境,很是危險。

“好好,你們都留步。”

張守仁任第三軍的主將時日不久,況且賣力操練士卒,待他出營卸任時,前來送行的,不過寥寥數十人。

他在禁軍內的親兵,願意跟隨他的,不過十餘人。好在,尚有小伍等背崽親兵環侍左右,又雇傭了百姓運送物資,粗略看來,倒也不是特別的冷清和淒涼。

張守仁見那些送行的軍官,一個個都是麵帶敷衍,他也不願與這些軍人多說,隻是略略拱手,便讓他們回去。

正欲出門之際,卻見吳百慎匆匆打馬趕來。馳的近些,便能看到他滿頭滿臉的汗水。

“張將軍,我可算趕上了。”

稍近一些,那吳百慎便麵露歡喜之色,跳下馬來,向張守仁埋怨道:“你既然決意要走,怎麼不叫人尋我回來。你我同事一場,我最少也得為你錢行才是。”

張守仁微笑道:“這個當口,我們還是少見麵的好。”

吳百慎先是一楞,既而恍然。

張守仁已經不再是他的上司,吳百慎的地位原本就很尷尬,曆來在楚軍各部中,主官與副手之間,很難相處的很好。象張吳二人這樣的主官與副手,很是少見。此時張守仁就要離任,當然不願意讓吳百慎給新上司留下惡劣的映象。

吳百慎呸了一口,麵色一暗,卻不說話。這一次,張守仁的接任者是禁軍係統的老人,這類將軍,最排擠外地調入的軍官。可想而知,吳百慎將來的日子,必定是難過的很。

“咱們今日就此別過,日後有機會,還會再見。到那時,再把酒言歡吧。”

“唉,張將軍,我原以為你會到地方上任兵馬使,原本想,我幹脆請調隨你一起,不成想你竟然請旨到敵境去。其實在這樣的情形下,敵境內很難有什麼做為。你就算是心灰意冷,大不了卸甲歸田,幹嗎這麼糟蹋自己?”

這一番話,這些天來,不論是真心假意,已經有不少人問過張守仁。張守仁或是微微一笑,並不回答,或是大打官腔,以忠君愛國的大道理來應對。

隻是對吳百慎,他卻不願意如此。

當下收斂笑容,向吳百慎正色道:“吳兄,破而後立。一張白紙上,才好做畫。現下大楚境內情形如此,朝中政治鬥爭越發厲害,這一次,連太子都牽扯進來了。地方和中央的軍隊不同係統,爭鬥頻生。打起仗來,樞使和地方的統製都有大權,樞使遙控,統製是文官出身,軍隊缺乏訓練,自保還有困難,更惶論出擊。學校、醫院、軍校等設置,徒具虛名,連西漢的太學都不如。還有太祖留下來的什麼報館、錢莊、法司等,現下多半是名存實亡,或是轉變了職能。若不是江南年年大熟,我大楚的物品又是精奇華華美,海外貿易很是賺錢,我隻怕現下的局麵都維持不住呢。如此的局麵下,若是皇帝能銳意改革,清除積弊,最多五年光景,以大楚的國力,自保是決無問題。十年之後,就能有實力北伐。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