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疆場報國的故事(3)(2 / 3)

4月22日,清軍開始攻城。明軍出城交戰失利,退守城內。清軍用大炮轟射,把城牆上部打開了好些缺口。史可法命人用大沙袋堵住缺口,繼續戰鬥。鏖戰一整天,清軍死傷了幾千人。

清軍自從一年前入關以來,所到之處,很少遇有像揚州軍民這麼堅強抵抗的,更沒有一個封疆大吏和城池共過存亡。多鐸對揚州軍民和史可法恨到極點,連續三天攻城不克,於4月25日對揚州發動了瘋狂的總攻擊。

揚州各處城門,以西城受到的攻擊最厲害,史可法就親自在這裏防守。清軍集中大炮向城牆的西北角轟擊,終於打開了一個大缺口。大隊清軍士兵,就從這個缺口洪水一般湧進了揚州城。

史可法見揚州城已被攻破,悲憤不已,拔出寶劍朝脖子上抹去。在他身邊的史德威等人,連忙抱住他的身子,奪下手中寶劍。史可法已為劍刃所傷,戰袍濺滿了鮮血。他嚴厲地對史德威說:“我命令你把我殺死!”史德威知道,史可法不願被俘受辱,決心以死殉國,所以這麼下命令;但他又怎忍心殺死敬愛的督師呢?他和幾十個士兵一起,簇擁著史可法走下城牆,打算從東門逃出,再圖後舉。

這時,清軍已進揚州中心,明軍將士和百姓正同清軍展開巷戰,許多人在短兵相接的格鬥中犧牲。史可法等還沒走到東門,就有一隊清兵迎頭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既然到了清兵麵前,他挺身而出,大聲疾呼:“史可法在此!”清兵聽了大吃一驚,上前捉住了他,送到多鐸那裏。

多鐸見了史可法,不敢怠慢,恭敬地說:“前些天我曾三次致書給先生,都沒得到回答,如今先生為明朝盡到了忠義,我想請先生替大清朝收拾江南。先生如能俯允,必當授以重任!”

史可法聽了大怒,義正詞嚴地斥道:“我是大明朝臣子,豈可苟且偷生,作萬世罪人!我頭可斷,誌不可屈,願速速就死!”

多鐸已知徒費口舌,終於露出了猙獰的嘴臉,卻又假惺惺地對史可法說:“你既然是忠臣,我就殺了你,成全你的名節吧!”

“與揚州共存亡,是我早已決定的誌願,縱然劈屍萬斷,我也甘之如飴。但是揚州百萬生靈,你們不可殺戮!”

就是在生命最後一刻,這位愛國先輩還拳拳懷念著祖國,深切眷戀著人民!

揚州城被攻破時,都督劉肇基帶領殘部四百來人和全城人民一起與清軍巷戰,直到矢盡力絕,沒有一個投降的。多鐸痛恨揚州人民英勇抵抗,下令屠城十天。在戰鬥中犧牲和屠刀下喪生的揚州人民,總計有八十萬之多,這就是曆史上稱為“揚州十日”的慘酷事件。

史可法就義後,有人企圖尋找他的遺體,但由於揚州經過大屠殺,城裏大街小巷死屍狼藉,加上天氣蒸熱,屍體已腐爛不可辨認。第二年清明節,人們把史可法生前穿的衣袍,葬在揚州門外梅花嶺,這就是現在還時時有人去那兒憑吊忠魂的史可法衣冠塚。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鄧世昌視死如歸

鄧世昌(1849-1894),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49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就有遠大誌向,憎恨外國侵略者,立誌報國。

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鄧世昌曆任海東雲、振威、鎮北、揚威等艦管帶(艦長)。1880年和1887年,他先後兩次被派赴英國,接帶新艦回國,歸途中,他不依靠洋員,自己監視和指揮行船,一路操演海戰戰術,每天變陣好多次,“時而操火險,時而操水險,時作備攻狀,時作攻敵計。”各艦官兵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為近代中國海軍的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9月16日,鄧世昌所在的北洋海軍艦隊護送運兵船到大東溝(鴨綠江口)。任務完成後,17日上午、艦隊正準備返航,突然發現遠處黃海海麵出現柱狀薄煙,經了望發現是懸掛美國國旗的艦隊,向北洋艦隊疾駛而來。這個艦隊漸漸靠近時,突然降下美國國旗、升起日本國旗,並向北洋艦隊發動進攻。海軍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戰。

戰鬥開始了。海麵上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海麵象一鍋開水一樣沸騰起來。鄧世昌以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指揮著致遠號軍艦,衝鋒陷陣,縱橫海上。當日本吉野等四艦正駛到中國旗艦定遠號前方,向定遠號進逼時,為保護旗艦,鄧世昌指揮致遠號開足馬力,駛在定遠號之前,迎戰敵艦。致遠號陷於四艘敵艦的包圍之中,仍然毫不退縮,猛衝猛打。在激烈的戰鬥中,鄧世昌發現敵先鋒艦吉野號來回逞凶,橫行無忌,認為隻有擊沉此艦,挫其銳氣、方能取勝。於是,鄧世昌便要求經遠、濟遠等艦向他靠攏、集中火力、共同對付吉野號。但濟遠號管帶方伯謙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隻有經遠號管帶林永升馬上指揮軍艦靠攏,致遠號和經遠號兩艦齊心協力、給吉野號以重創。但狡猾的吉野號司令官集中炮火,專攻經遠號。經遠號中炮起火,船身下沉,林永升和全艦官兵壯烈犧牲。致遠號全體官兵目睹這悲壯場景,個個義憤填膺,海麵上回蕩著為犧牲的兄弟報仇的呼喊聲。鄧世昌命令各炮位一齊向吉野開火。不料,炮彈都不發火。原來,海軍經費都被慈禧太後用於修建頤和園去了,炮彈裏沒有火藥,裏麵裝的全是沙土。水兵們隻有拿起步槍向敵人射擊。這時,在數艘敵艦的圍攻下,致遠號艦身受傷,甲板上著了火,已瀕臨絕境。在這危急關頭,鄧世昌激勵將士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他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跨上艦橋,他緊握著舵輪,駕駛著已嚴重傾斜的致遠號,象一條火龍,在彈雨中,迅速向吉野號撞去,致遠號的水兵們在甲板上朝著祖國的方向,跪下告別,他們決心與吉野號同歸於盡。中華健兒的愛國壯舉,嚇壞了吉野號上的日本官兵,頓時亂作一團,紛紛跳水逃命,吉野號上的日本司令官手足無措,急得團團亂轉。眼看致遠號就要撞上吉野,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致遠號被日軍的魚雷擊中,鍋爐爆炸,艦身傾斜,軍艦向海底沉去。在軍艦將要完全沉沒時,隨從劉忠遞給他救生圈,他堅決不接,慷慨地說:“事已至此,誓不獨生,”說罷,鄧世昌同全艦250名將士,護衛著軍艦和艦旗,慷慨從容地沉沒在萬頃波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