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抱怨時間不夠用,一天忙忙碌碌,卻感覺啥也沒幹。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因為他們的忙碌更多地是被瑣碎的小事牽扯了太多的精力,等到他們靜下心來處理真正要做的事情時,才發現一天又過去了。控製時間是一門的藝術,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讓一天多出幾個小時。下麵是哈佛大學的教授為學生們提供的幾種簡便實用的方法和建議。
1.每天早起30分鍾
不少人有賴床的壞習慣。於是,為了不遲到,有些人常來不及吃早點,或拿著早點邊吃邊趕車,或開始了正事之後還在吃早點,這種情況既影響健康,又擠占了工作時間,影響了工作效率。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寶貴的時間,不妨每天早起30分鍾。對於一般起床較晚的人來說,要做到並不難。
2.培養速記的技巧和速讀的能力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有時間盡量多閱讀一些書報和雜誌,無疑是一件美好而必要的事情。其實,隻要具備了某些技巧,便可大幅度地節省時間。比較一下一般閱讀者與速讀者的差異就清楚了。一般人的閱讀速度是一分鍾三四百個字。然而,經過速讀記憶法訓練的人,能在不影響理解內容的前提下,把閱讀速度提高幾倍。這是在現代分秒必爭的競爭社會中,欲把握時間不可或缺的技能。
3.培養記錄的習慣
搜集創意、數字,以及各類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後記錄下來,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知識更加廣博,用很少的時間學到許多活的有價值的東西。
如此看來,創造時間的辦法之一,是應該在會議及重要會談時,帶著筆記本,趁著記憶還很鮮明清晰的時候,把要點趕緊記下來,這樣不但能夠節省時間,還可以避免錯誤。
4.果斷地采取行動
無論創建偉業還是做平凡小事,優柔寡斷的結果就是失敗。明明一刻鍾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拖下去就不止是一刻鍾能解決得了的。幹事業的人,要時刻提醒自己:把充裕的時間留給特別困難且有意義的問題,不可把大量寶貴的時間耗費在與事業關係不大的一些問題上。
5.盡量避免雜談
談話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有人估計,人們每天除了8小時睡眠以外,其餘的16小時中,約有70%的時間都在進行相互交往並溝通信息。
談話所進行的直接交往,不僅可以交流社會上的各種消息和情報,而且交流思想、情感、觀點。交談中往往包含許多生動的細節,如談話的氣氛,談話人的表情和手勢等,對於我們了解某些情況是很有幫助的。同時,成功的談話,還有聯絡感情、增進了解和友誼、消除疲勞和緊張、使心情愉快的作用。所以,對於成就事業來說,適度的交際應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應該有限度,假如交談的盡是些無益於事業與身心的話題,就應該理智地終止。
6.要留意自己的工作
珍惜時間並不是讓人們變成隻是忙於各種具體事務,而沒有時間對它們的真正價值進行客觀估價的低效率的工作狂。創造時間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人們懂得在行動中更多地進行思考,而不是在自己工作厭倦時,容易被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吸引。比如,有的人從事寫作,寫作中要查閱某種資料,盡管他的案頭資料很齊全,但他有可能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轉移到某個與目標無關的問題上,分散了精力。這或許不是好現象。自己作為自己工作和行動的主宰,要先把不得不做的工作整理出來,各個擊破,方為上策。
培養高效能人士的工作習慣和行為方式
作為現代人,為了能夠在職場暢行無阻,成為高效能人士,迅速達到自己的目標,就要有意識地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和行為方式。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指出,最主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如下這幾種習慣和行為方式。
1.以積極的心態去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理想的原則。我們常說:“我不會……,因為生來……“,“我遲到,因為……”,“我的計劃沒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滿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正是人能主動積極地創造、實現夢想,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
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自主選擇應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他們致力於實現有能力控製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製或難以控製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