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聽後,對晏子說:“別說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晏子本意是想救燭鄒,但卻沒有替他說情,反而數落其罪狀,似乎是給燭鄒罪上加罪,然而,這三條罪狀反而救了燭鄒的命。原來,晏子用的“聲東擊西”法,表麵上是在給燭鄒加罪,實則是為其開脫,並批評齊景公重鳥輕士,這樣,既避免說情之嫌,又救了燭鄒;既指出了齊景公的錯誤,又不丟齊景公的麵子,可謂“一箭雙雕”。

4.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計是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假象迷惑對方,實現安全撤離的謀略。

人們在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時候,往往直觀地注意那些異乎尋常的跡象,而忽視原封不動的表象背後所發生的變化。

“金蟬脫殼”就是利用這一思維定勢,以貌似原形的假象麻痹對方的判斷,掩護自己全身而退。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經常坐小汽車到各大學講學。有一次在去講課途中,司機對他說:“博士,我聽過你的課大約有20次了,我已經記得很清楚了。我敢說,這課我也能上哩!”

“那麼,好吧,我給你個機會。”愛因斯坦說,“我們現在要去學校,那裏的人都不認識我。到了學校,我就戴上你的帽子充當司機,你就可以自稱為愛因斯坦去講課了。”

司機準確無誤地講完了課。正當他要離去時,一位教授請他解釋一個複雜的問題。司機靈機一動,說:“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好吧,為了讓您明白它是多麼的容易,讓我去叫我的司機來為你解釋吧。”

這樣,這位司機巧妙地化解了難題。所以,當我們在某些場合碰到難題時,不妨也來個“金蟬脫殼”。

巧釋詞義

盡力培養一種能力,這就是讓別人能夠看到你的腦海和心靈。學著在個人麵前、在人群當中、在大眾之前清晰地傳達你的思想和意念。

——海倫

自然語言是含混的,同樣自然語言中的詞彙也是含混的,這種含混主要表現在詞彙的多義性方麵。同樣一個詞能表示出不同的含義,詞的這種多義性為我們在論辯中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詞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巧釋詞義的方法正是巧妙地賦予某個或某些詞語的特定含義來取得勝利的一種應變方法。

1945年,廣東漫畫家廖冰兄的漫畫《貓國春秋》

在重慶展出,有人請他和郭沫若吃飯。席間,郭沫若問廖冰兄:“你的名字為什麼那麼古怪,自稱為兄呢?”

畫家王琦代他解釋:“他有個妹妹叫廖冰,故用此名。”

郭沫若聽了笑著說:“啊,我明白了,鬱達夫的妻子一定叫鬱達,邵力子的父親一定叫邵力。”幾句話把在座的人說得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在說話時難免出現語言上的失誤,巧釋詞義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困境,渡過難關。特別是在說服時,希望對方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主張、意見或看法,賦予某些詞語特定的含義,會使對方寬容、容納自己,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清朝有“鐵齒銅牙”美譽的紀曉嵐,才思敏捷,能言善辯。一年夏天,紀曉嵐正光著上身伏案工作。突然門外傳來“皇上駕到”的聲音,來不及穿衣卻又不能衣冠不整見皇上(乾隆皇帝),情急之中,他鑽到桌子底下藏了起來。後來,聽不到皇上說話的聲音,紀曉嵐估計皇上已走遠,便問道:“老頭子走了沒有?”

不料,乾隆卻仍在那裏坐著,一聽這話,立即板起臉孔問:“紀曉嵐,你給我出來,敢叫我‘老頭子’,是何意思?今天你一定要解釋清楚!”紀曉嵐一聽皇上還沒走,心裏叫了聲“糟了”,便索性從桌子底下鑽了出來,趴在地上叩了幾個響頭,口稱“死罪,死罪”。乾隆說:

“叩多少個頭也沒用,快講‘老頭子’是什麼意思?”

紀曉嵐連忙向皇上解釋道:“萬歲不要發怒。紀昀之所以叫您老頭子,確是對您的尊稱。自古萬壽無疆稱為‘老’,頂天立地稱為‘頭’,皇上稱為‘天子’,這就是我叫您‘老—頭—子’的原因。”短短一席話,說得乾隆心花怒放,赦免了紀曉嵐的欺君之罪。

在這個例子裏,紀曉嵐巧妙地運用文字的寓意解釋,使皇上已受刺激的心理獲得補償。

巧釋詞義側重調節人的心理變化,它巧妙地利用巧語創造了一個婉轉曲折、變幻莫測的新奇意境,時而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時而點石成金,化拙成巧。這是巧釋詞義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