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活學活用書本知識(1 / 1)

工作不穩定是“蟻族”的一個鮮明特點,該群體的流動性很大,其成員常常會從一個“聚居村”搬到另外一個“聚居村”。多數是工作的更換導致居住地點的更換。據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群體成員都換過工作,但主要集中在3份工作以下,平均換過工作的數量為2.2份,換工作數量的中位數為2份,二者較為接近。加上現有的工作,對於剛畢業不久的這個群體,大部分人畢業後平均做過3份工作。

通過分析發現,影響“蟻族”更換工作的主要因素是職業與工齡。不同職業中,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更換工作的頻率較低,而商業服務業人員與辦事人員更傾向於頻繁更換工作。

此外,在求職與高等教育的對應分析中我們發現,“蟻族”認為其高等教育主要缺失在專業技能的培養方麵,體現在工作方麵即個人業務能力,而這也正體現了高等教育中職業教育這一部分的缺失。

上大學的時候,螞蟻們都看過《孟子》,孟子曾曰:“盡信書,不如無書。”現在不是盡不盡信的問題,而是書本幾乎是靠不住的了。

螞蟻們在小的時候都是讀過童話故事的。看童話、讀寓言,總是樂於陶醉在美好的文字情景下,腳下大道平坦,天上鴿子飛翔。白雪公主總能遇到帥帥的王子來救,灰姑娘也能夢想成真,醜小鴨在某一天變成白天鵝。好人萬世榮光,壞人慘為刀下魂。後來在生活中遇到的“白雪公主”往往是暴屍荒野,卻聽見“毒王後”奸詐的笑聲,而“灰姑娘”還沒有走進舞會就黯然離去,“醜小鴨”依舊邁著自己屬於下層百姓的步伐。好人很多時候被惡意中傷,壞人則在一邊暢快享樂。這個時候,我不禁大驚失色。這是不對的,書上不是這麼說的呀。於是我急急忙忙地跑回家翻開書本一頁一頁地對照,在現實的陽光的照耀下,翻來覆去地找,費了好大的勁才發現在書的扉頁上有一行若隱若現的字:“對於現實生活本書是不可靠的。”於是啞然。

小劉在南昌航空大學學習企業管理,但他一直搞不明白這些課程到底想說什麼。他說,自己喜歡在實踐中學習,學以致用。

當了兩年的班長、係組織部部長的小劉,並不是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的。他曾常常比其他同學多自習一個小時再離開教室,早上五點半起來讀英語,考試時也常成為大家抄襲活動的“眾矢之的”。

還在念大二的小劉已經是校內紅人。很多大一大三的人見了他都會打招呼,一些老師也認識他,一個江西財經大學的老師還經常叫他過去玩兒。

可到了大二下學期,他就不學了,因為覺得這東西沒用。聽說江西服裝學院的一個同學在開發一個“高校一卡通消費體係”,他便湊了過去。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能夠設立一個刷卡機,把校內的食堂、小賣部,校外的飯館、餐廳、服裝店、理發店全部整合起來。所有持卡的學生在這些地方消費都能夠享受“折上折”的優惠,自己則賺取賣卡的利潤。

創業之初熱情很高。他們叫各班班長幫忙宣傳,自己則每天在學校裏擺攤子叫賣。他們還分頭去找這些商鋪,和他們簽合同。小劉清楚地記得這份合同是自己起草的,那份合同至今還保存在自己的電腦裏。他們還算一筆賬:一張卡十塊錢,若按成本一塊五計算,全校一萬多人就有近十萬的收入。

談了不下七八家,願意合作的也有三四家。小劉很高興,受安踏、彪馬辦全國連鎖店的啟發,他甚至看到了自己的業務向全國覆蓋的光明前景。但是工作始終沒有突破,朋友撤夥了,同學們不支持,自己也比較自卑。

最終,小劉以賠本近千元的結果結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但是唯一讓小劉明白的是單靠書本,是靠不住的,活學活用才是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理論結合實踐才是最好的。再加上中國的教育體製是應試教育,更加讓人覺得,其實大學學的東西和社會上要求的根本就不一致,這也是應試教育的悲哀。

學廣告創意的小梁說:“我很早就知道不能靠在學校學的東西當飯吃,上學的時候就一直在找實習做,盡量讓自己多接觸社會。有一次去和客戶簽合同,去了茶館,小梁對茶和茶具都說得有模有樣,被客戶引為同道中人,聊得很是開心。如今那人已經是小梁的老客戶了,對他的工作很是照顧。相反,當年學校裏那些“正兒八經”的知識,卻純粹是紙上談兵。“工作中很少用到。有時領導征集意見時,可以拿出來侃侃而談,搞得很高深,但那些東西與實際工作差別大得很,從來沒有真正起到作用。”

書本是靠不住的,但我們還是要讀書。或許有著悲涼的情調,但不必悲觀,至少多了些懷疑和求真的精神。讀在書本上,想則在書本外,用更在生活中。靠不住的書本的存在也能給我們這樣一個好處,讓我們有了驗證生活的契機,有了讓我們有了窺究人性的基點。

生存語錄

人生的奮鬥目標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英)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