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2006年,來自陝西的孟龍正式告別大學生活,坐上了進京的火車。背一個大背包,揣一張存有1200元的銀行卡,同幾個朋友一塊兒,坐了9個小時硬座,終於到了北京站。又幹又熱的氣候、喧鬧的人群,讓他的煩躁升了級。
“真讓人受不了!”這是他下車後的第一句話。他熟悉的地方,沒有這麼多人,也絕不會這麼熱。但是,這裏是北京,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到京時已是深夜,朋友的朋友帶他們到知春路找了一個臨時住處:一間地下室,屋裏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別無他物。過道很窄,一個人走也要側身。這個條件簡陋的房間一宿40元。兩年半以後,孟龍對此仍記憶猶新。
沒法不“猶新”。那個晚上,他幾乎一宿都沒睡。可能火車上吃得不對勁,他整晚都在拉肚子,不停地往公共廁所跑,耳邊還不時有蚊子嗡嗡地叫喚———腦袋都大了。這是孟龍在北京的第一夜,在繁華的北京城地下就這麼過去了。
張毅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響當當的名號,卻不能給他帶來多少幸運。
來到北京,投了無數份簡曆之後,終於有一家展覽公司要求他去麵試,還是項目主管的工作。月薪2000元,提成是百分之一,一個月後可以轉正。還別說,麵試完了第二天就開始上班了。但是一個月之後,公司說轉正先等等,公章沒在。
當時山西正在舉辦“煤博會”,張毅一人拿下了六家大公司共計90萬元的項目。單位給的公關費是每家客戶500元,顯然不夠用。他自己還墊了不少,盤算著提成減去這部分,還多少有剩餘。忙完了山西的事兒,他又被調到了內蒙古。
當他回到北京帶著發票去公司報銷時,卻遭到了拒絕,提成更是一分沒有,理由是他不是正式員工。
在外派期間,他幾乎每晚都睡不著覺,熬夜做平麵圖,第二天早上還要去見客戶……沒想到近兩個月的辛苦付出換回的卻是冷言相向和一肚子的氣。
所以說,螞蟻們到了要學會改變的時候了,你們現在已經不是家裏的寵兒,忘記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吧!跟不習慣的艱苦生活和不習慣的工作說HELLO吧!
習慣具有無窮的力量,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習慣的支配。當然,“抱怨”這個壞習慣也不例外,因此在開始去改變這一習慣時會很不適應或者覺得很難受。但是,我們為了追求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暫時犧牲眼前的安適或近利,是值得的。一定要相信,你無怨的人生才是最快樂的。
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導師”的史蒂芬·柯維曾經這樣定義習慣:“知識”、“技巧”與“欲望”三者的混合體。他指出,知識是理論性的觀念,指點我們“做什麼”以及“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欲望則是“想做”,表示我們有付諸行動的願望。要培養一種習慣,這三項要素缺一不可。
那麼,“螞蟻”們要如何學會克服這些不習慣呢?首先,你一定要知道“不習慣”將給你帶來的危害性及無效性,即觀念。其次,發自內心地想去停止,即欲望。最後是知道如何去改,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