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剛到雜誌社的時候隻有19歲,他家在農村,高中畢業後跑到省城來,唯一的願望就是這個地方能收留他,因為他不想回鄉下去種田。他先學了3個月的廚師,然後去一家飯店打工,不知是性格軟弱還是功夫不到家,沒多久就被一起打工的小兄弟們欺負得直哭鼻子。經人介紹,他來到一家雜誌社幫著搞發行,由於自辦發行,活比較多,以他的水平無非是幹一些寫貨簽、搬書、捆袋於、送貨等雜活。小安幹得很開心,起碼在這裏能受人尊重,經常和這些有文化的人交往,仿佛自己也一下子變得高尚起來,何況每個月還會發給他兩本樣刊,簡直是做夢都沒想過的好事。
半年後,有一天在書刊二級批發市場裏,隔壁攤位的老黃主動過來與小安搭話。老黃是另外一家雜誌社的廣告發行主管,負責發行的刊物常常滯銷,每個月不虧本就不錯了。他親熱地對小安說:“小兄弟,我看你做得挺賣力氣,一個月才那麼幾百元工資,太虧了。你要是到我們單位來,保證在你現在的基礎上翻一番,搞好了還能解決戶口問題,我們可是政府辦的正規刊物。不過你得動動腦筋,把你們那邊的發行網名單弄一份過來……”小安沒有立刻答複,隻是笑了笑。晚上,他睡不著了,說實話,解決戶口、高薪對他的誘惑真的很大,自己這麼苦幹不就是為了能早點過上好日子嗎?可是,發行網名單對於一本刊物意味著什麼,小安一時還有點開不太清楚,但是他知道,這個東西值得老黃出那麼高的價錢,一定很重要。想想自己來雜誌社這麼長時間,錢雖然賺得不多,可學會了不少知識,主編對自己也不錯,還安排宿舍,與家在外地的編輯們住在一起。做人應該有良心,知恩圖報,不能對不起人家。
第二天,小安鄭重其事地找領導談話,把老黃對他講的事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領導意識到問題嚴重,立刻向主編彙報。結果主編召開全體工作人員大會,他先是講商業社會市場競爭的殘酷性,然後把老黃的例子舉出來:“很明顯,以老黃的做事口碑和單位實力,他許諾給小安的事情根本無法兌現,這是在明騙,欺負小安不懂事。可正是這個看上去不太懂事的小安,以他最基本的做人原則解決了問題。試想,如果小安真的把發行網給了老黃,老黃要麼會給他安排一份工作,但絕不會比現在強多少,要麼以背叛老板的人不可靠為由,一腳把他踢開,小安再度失業,連個講理的地方都找不到。小安的事給我一個啟示,不論這個人能力水平如何,為人正直是第一位的,否則再有本事的人做了叛徒也會成為敵人。”會後,小安得到了意外的獎勵———由單位資助他讀大學。
現在,大學畢業的小安已經成為這家雜誌社的發行主管,事業心、敬業精神、辦事能力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也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業餘時間,小安還發揮一下自己的文學天分,寫了幾篇小說發表在雜誌上。當主編看到這些不乏文采的文字時,感慨萬分:“孺子可教也!”
成功的機會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一樣的,要看你怎樣去爭取,在你不經意的時候,也許別人正在觀察你,你說話的聲音、走路的姿勢、服裝的品位,都可能成為決定你成敗的原因。就像那句老話“功夫在詩外”一樣,成功,往往也在知識之外。
生存語錄
一個沒有受到獻身的熱情所鼓舞的人,永遠不會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
———(俄)車爾尼雪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