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離開學校後就沒有了學習的習慣,如果在職場中小有成績,更是把學習拋到九霄雲外。學習不是一塊敲門磚,而是一種終身行為,它是你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工作以外的一種成功。
大部分“螞蟻”離開學校之後,基本上遠離了學習;可能在工作之初,為了熟悉工作或許還有些學習的動力,之後每天的時間就是白天忙於賺錢,晚上在家休閑。如果在職場中沒有壓力,對學習就更沒有興趣了。很多人把學習當成一塊敲門磚,為形勢所逼的時候才匆匆拿起書本,應付過去後又把它拋在一邊。其實,學習是一種終身行為,它是你前進的動力。沒有知識的積累,你就會喪失很多技能和機遇,也非常容易為時代所淘汰。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果你不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那你很容易被別人超越和取代。
山東省東營市有一家電子公司,公司剛成立時,就幾個當地的員工,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一個大專生,主管公司的財務工作。開始,老板對大專生也很看重;但一年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老板去高校招來了兩名碩士生。這兩位學生知識豐富,能力又強,把公司裏裏外外打點得幹幹淨淨。於是,這位財務主管也就成了多餘的了,兩個月後就被老板辭退了。
作為一名“螞蟻”,要想在當今社會生存下來,就得學會超越對手。而要想超越對手,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終身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比爾·蓋茨曾在《未來之路》中談到,在未來的歲月裏“信息高速公路最大的益處將來自於它在教育———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中的技術應用。”“教育的最終目標會改變,不是為了一張文憑,而是為了終身受到教育。”“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機會讓人去完成從前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最佳年代。”
的確,我們正處於一個終身學習的年代。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是生活和工作的主題。由於社會變化越來越快,我們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很快就會變得陳舊、過時。因此,就像我們的身體需要不斷地新陳代謝一樣,我們的知識也要不斷地“充電”。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裏,一個人必須善於在工作中捕捉知識,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構建更科學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適應工作和時代的要求。
米勒·佩利生活在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中,因為兄弟姐妹比較多,剛剛高中畢業的他,就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去打工,每周隻能賺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下去。於是,他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想辦法充實自己,努力改變工作的境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他注意到主管每次總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商品的賬單。由於那些賬單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開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這些賬單,並努力學習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就主動要求幫主管檢查,由於他幹得非常出色,以後的賬單都由他接手了。
過了兩個月,他被叫到一間辦公室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麵試。他感到困惑,因為自己目前的職位是部門中最低的,而且加入公司的時間也不長,於是他便問經理為何選自己做接班人。經理說:“我在這個行業裏幹了40年,根據我的觀察,你是唯一一個每天都在要求自己進步,不斷在工作中改變自己,以適應工作要求的人。從這個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從事外貿這項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像你這樣的助手。因為這項工作涉及麵太廣,工作比較繁雜,需要的知識很龐雜,對工作適應能力的要求也特別高。我選擇了你,認為你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人選,我相信這一選擇沒有錯。”
學習是人成功的發動機,隻有它才能讓我們具備達到成功頂點的能力。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越要重視學習,這樣才能保持你的優勢;另外,學習也是提高你修養的一種重要方式;錢賺到一定程度後就成了數字遊戲,而知識的積累又能讓你找到新的價值。
生存語錄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
———錢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