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其二(2 / 2)

母歡,子笑。

照日城中,李少卿大叫三聲,拔劍疾斬,詩部大院中,一座小樓微微一顫。

“大人!”周圍的護衛和官員嚇出一身汗來。

李少卿頹然跌坐於地,劍拋飛一旁,落地當啷作響。

舉起酒壺向天,狂飲半壺,爾後大哭。

“偏偏不讓我觀,偏偏不讓我見,世間哪有這般道理?哪有這般道理?我要辭去詩部首卿之職,誰愛當誰來當!”

哭聲中,那座兩層小樓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眨眼之間崩碎成無數塊,轟隆隆散落一地。

樓崩之聲,竟不及李少卿的哭聲。

“不可任性。”

一個聲音起,李少卿身旁諸官員、護衛,齊躬身施禮。

“沒天理啊,沒天理。”李少卿接著哭。

端江府內。

常樂一詩誦完,諸人皆寂。

沒有羨慕與嫉妒,隻有沉思默念。

幾乎所有人都在思索這首詩。

此詩用詞簡樸直接,並沒有什麼華麗詞藻,也沒有什麼驚人的豪言壯語,但詩之意,卻滲入每人心中,不可斷絕,連綿生長,如同春之野草。

“粒粒皆辛苦,粒粒皆辛苦……”知府大人不斷念叨著,重重點頭:“說得好,說得好!”

他起身,鄭重向著常樂拱手一禮:“本官代端江府百姓,謝過公子之詩!此詩,必能流傳千古,即使我等皆已為塵土,隻要人族還在,隻要耕種之事仍在,便會永遠流傳!萬世流芳!”

“大人言重了。”常樂急忙回禮。

紀雪兒滿麵激動,看著常樂,眼中神色複雜,一時不能語。

“不知公子高姓大名?”她突然想起還不知眼前才子姓名,便急著問。

莫非忍不住開口:“我大哥便是永安縣的常樂!”

“永安縣……常樂?”知府大人一驚。

民間早流傳有常樂的種種傳言,但聞者未敢盡信,多有種種猜疑。

可身為官家人,知府大人卻知那些傳言非但不假,反而有所收斂,未能道盡常樂所創之奇跡。

知府不由擦了把汗。

先前常樂出事,州裏曾親自派人下來,最後落得個堂堂端江府水務督察大人飲恨收場屍骨無存的結果,而常樂卻安然無恙的。

此事,便發生在知府身邊,發生在他屬下身上,他如何能不知詳情?

心中暗道好險。

自己若不是被這首詩中的詩意所感動,一時之間正氣滿胸,沒有依官場的規矩不顧一切為朝廷說話,方才說不定便會順著何遠舟之言對常樂動怒,那麼下一下韓青海會是誰?

不就是自己?

“正是。”常樂點頭。

樓下議論之聲立時響了起來,學生們驚訝地望著樓上,一時忍不住與周圍相識者談起自己所聽到的傳言。

先前那些傳言,他們隻當是謠傳,但此時親眼見到常樂,親耳聽到《憫農二首》,他們卻心生動搖。

如此令紀雪兒都大感震驚,流露崇拜眼神的人物,怎麼可能隻是憑著謠言得名的無能之輩?

“是常公子?”紀雪兒一臉驚訝,隨後滿眼驚喜。

“我在州裏,便聽過常公子大名。”她欣喜地說,“聽說常公子在雅風書道大展上,曾得嬴大家青睞?”

“那當然。”莫非驕傲地說。

常樂回身狠狠瞪了他一眼,說:“什麼青睞,不過是嬴大家看我順眼,叫進屋裏去與我師父聊了幾句天而已。”

“不僅如此吧?”紀雪兒說。“我還聽說,你在寰國三水城時,曾與城中衛將生出衝突,最終,是寰國書部首卿董大人出麵懲治了那位衛將,甚至是奪了他的官銜,是不是真的?”

“這事說來話長。”常樂說,“總的來說,是衛將的孫女蠻橫無理隨意傷人,衛將袒護,濫用職權,被董大人發現,於是丁州州牧靳大人便將其拿下治罪……當與我沒什麼關係。”

他覺得推了個幹淨,別人卻是聽得主幹而不得細節,忍不住心中好奇,在腦中補起當時情景來,越補越覺得事情斷不會如此簡單。

世間事,有時便是如此,你往複雜裏說,別人偏往簡單裏想;你往簡單裏說,別人卻覺得必是複雜無比。

你能如何?

“我還聽說,先前常公子曾作出過一篇驚動天地神火的文章,引得九天神火之力降而為雨,為永安縣地安樓生生造出一方聖地來?”紀雪兒問。

“那是自然。”莫非嘿嘿笑著說。

常樂也懶得回頭瞪他,一點頭:“這倒不假。是在考地安樓的入樓試時,文章引來神火之力。”

“胡吹大氣!”何遠舟忍不住插嘴,“一縣新生聖地,如此大事,為何沒有上報本府聖地監?我父從未聽過此事,必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