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權相策(1 / 2)

蔣裏點頭。

“那篇《少年夏國說》,我雖沒親見,但聽大人說過。”李嶽亭回憶往事,眼中有欣慰之色。“大夏之少年,少年之大夏……你不說,我卻忘了。有這般少年,是我大夏之幸。”

然後一歎:“有那般國相,卻又是我大夏之大不幸。”

“晚輩隻知秦相風評不甚好。”蔣裏如實答。

“善惡賢愚,原不那麼好分。”李嶽亭說,“言往昔事時,因為有前人的蓋棺定論,所以人人皆能火眼如炬,敢罵當時人不分忠奸。但提及今朝人,又有幾人能看清看透?”

這話裏有大道理,蔣裏不由深思細品。

“那位洪大人是為了什麼亂政而反對秦士誌?”蔣裏問。

“大夏國力日衰,近年更連遇荒年,國庫空虛。”李嶽亭說,“秦士誌為補國庫虧空,便想出了提稅的法子。這原不稀奇,但他不僅提出增稅之計,更提出了公田之策,氣得洪大人當廷大罵其為豎子。”

“公田?”蔣裏愕然。

“將天下私田盡數劃歸於公,自此普天之下,就真的莫非王土了。”李嶽亭說。

蔣裏覺得這裏隱約有些什麼不妥,但一時又不明白。

“如此亂政,怎可施為?真要展開,不是又將天下黎民推入水火之中?”李嶽亭說,“洪大人一力反對,朝中清流,亦同心協力,終使亂政夭折。但相黨就此懷恨於心,箭射領頭雁,構陷洪大人下獄,羅織罪名,終判了發配之刑。”

他望向蔣裏,目光深邃:“我等來此,隻為救大人。”

許多話,卻就此壓在了心中,不再講。

我先前見你有幾分眼熟,又探出你為人有些俠氣,隻想著再試探一番,看到底是否故舊子弟,能不能拉你過來以為助力。但現在……

沒想到你是劍川之子……劍川在世間便隻你這一點血脈啊!

這些話,永沉心底,不再浮起。

他隻是沉聲道:“你與常公子說一聲,麻煩你們暫時移居別處。也不用太久,五日後,此間事便可了。”

蔣裏不知如何答。

按理說,既然是父親也敬佩的故人、俠士,又要做這等正義之事,自己自然應該相助。

但自己並非隻身一人。

“此事,我能否與他們盡數明說?”蔣裏問。

說是一重意思,盡數明說又是一重意思。

那便是無所不言,言必盡。

“想來你的眼光不會差。”李嶽亭未直接答,但話裏隱意,已然是同意。

蔣裏一禮,轉身回了樓。

李嶽亭望著他的背影,眼神一時模糊。

隱藏間,卻似是看到了故友大步而去。

那衣衫飄舞之間,依稀還是當年的模樣。

一時感慨,眼圈發紅,長歎一聲。

“蔣武神啊蔣武神,你英明一世,此事上,卻是糊塗一時啊……”

蔣裏上了樓,來到常樂房間。

小草正在常樂房中,也沒做什麼,隻是坐著望天。對她來說,隻要是陪在常樂身邊,哪怕隻是閑坐著、悶呆著,也是極有樂趣極幸福的事。

“我見你和那位李老聊了很久。聊了啥?”常樂陪著小草坐在窗邊望天,自然將院中情景看了個清楚。

若隻平常關係,這種事自然不便多問。

但他們兄弟,何其相親?哪有不能說的話。

“我回來,就是要商量此事。”蔣裏說。

“我叫莫非過來。”常樂要起身,小草早站了起來:“我去。”

不多時,莫非被小草拉著一臉不快地走了進來,埋怨著:“啥事這麼急?我正忙著呢……”

“坐下說。”蔣裏關好了門,直接將先前事說了一遍。

“家父對李前輩評論極高。”他說,“說天下英雄不多,但李前輩絕對算其中一位。”

“原來竟然是故舊。”常樂點頭,“這樣的人,自然要幫。”

“此事非同小可。”莫非謹慎地說,“幫他們的話,就要殺朝廷的人,這……這可是重罪啊,要抄家滅門的!”

“不逆天理,不違人心,便能做。”常樂說。

“我聽少爺的。”小草說。

莫非嘀咕:“大哥,我不是膽小怕事,但這事確實非同小可。要做也行,但必須做得幹淨,不能留下什麼痕跡,否則將來終是大禍。”

常樂點頭,望向蔣裏:“你告訴李前輩一聲,我們願意幫忙。”

蔣裏點頭,看了看莫非,說:“不然……讓小莫出去躲躲?”

“什麼話?”莫非當時便急了,“嫌我本事低還是嫌我膽子小?”

“都有吧。”蔣裏實話實說。

莫非氣得追著蔣裏踹,可沒有一腳能踢中,一氣之下一屁股坐下來,瞪著蔣裏罵:“就你個死玩意兒英雄了得唄?我先前說那些不是怕事,是替大家如實分析情況!真要做,我自然不怕死,跟大家一起並肩上。憑啥讓我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