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權相策(2 / 2)

“算我錯了。”蔣裏笑著說,連連拱手。

“再說了,我武功是不如你們,但新造的幾樣火器,可都很是了不得。”莫非提及自己的作品,好一陣眉飛色舞,“正愁不知到哪裏去試威力,便有現成的機會,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怕事也是你,英雄也是你。”小草嘟囔著。“真是奇怪!”

莫非惟一不敢跟小草鬥嘴,臉一紅:“我承認先前說那些時,是有些怕的……但是,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鏟奸除惡咱力有不逮,救好人總能幹得來吧?”

“問題是,想救人,就得殺人。”蔣裏說,“也就是得鏟奸除惡。”

“小梅一走你就天天針對我。”莫非氣哼哼地說。

“行了,別鬧了。”常樂一笑擺手,“那咱們便和他們通通氣,看看具體要怎麼行動吧。”

蔣裏點頭,正要走,想起先前的疑惑,便忍不住說了出來。

“公田之策,為何是亂政?怎麼會導致天下大亂,民眾陷於水火?”他問常樂。

小草和莫非這才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是一臉好奇。

“聽起來這是好事啊。”莫非說,“好多農人本就沒有自己的田地,隻是租種地主貴族的地,現在都歸了天子,豈不是省了中間地主和貴族的盤剝?而且,此政一出,受損最大的卻是地主和貴族們啊。”

“有很大問題。”常樂想了想後說。

“國家收稅,原本直接麵對地主與貴族,而他們終是少數,如此,便更容易些。但田地歸公後,再無地主,國家收稅便要直接麵向所有租種國家田地的農人。請問,收稅的成本是不是便有成百上千倍的提升?”常樂問。

幾人細思,紛紛點頭。

原來收千頃地之稅,隻要找到那千頃地之主便好,因此,一位官吏便可辦妥。

田地歸公之後,千頃地若有千位租種者,那官吏便要跑千家。

千家如何跑得過來?

所以,朝廷為何稅務無失無誤,便隻能不斷增加稅吏數量。

而大夏當前官場狀況,卻是政令不通,官吏瀆職現象極是嚴重,隻怕是越招人越多,人越多卻越不幹活,正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吃。

又或者這些人利用職權,欺壓農人,中飽私囊。

如此,於國無利,於民更無利。

“成本激增之後,收上來的稅能否足夠支付這些稅吏的薪俸,都會是個問題。而若不想增加成本,那麼朝廷官員便要動腦筋。”常樂接著說,“想來,不外乎是將收稅之責外包。”

“外包?”莫非一臉不解。

這新名詞,大家都沒聽過。

“簡單來說,就是把本來應該自己去跑的活兒,交給別人來做。”常樂說,“也就是說,稅官稅吏極有可能與原來的地主、貴族勾結一處,田地名義上歸了朝廷,但實際上還是控製在原來主人手中,一切,隻是名義上有變,實質上卻無變化。而地主和貴族們不再是給自己收租,而是替朝廷辦事,便可以更為凶惡,催租手段則會更加狠辣。”

幾人沉默。

原來的地主催租之時,自然會極盡種種欺壓羞辱之能事,但終要有所顧及。

但若此政推行,他們搖身一變,成了替朝廷辦事收稅的人,那還用顧及什麼手段?

先前不交租,是欠賬不還,是民間糾紛。

公田製後不交稅,是違反大夏律,乃是犯罪。

麵對罪人,自可無所不用其極,便是殺了,怕也無所謂。

想到此節,少年們心頭生寒。

“這還隻是我臨時想到的弊端。”常樂說,“若真推行下去,想來還會有許多現實問題一一出現。此政,確實會陷百姓於水火。更可怕的是,百姓卻不自知,聽聞原來盤剝自己的地主與貴族失去了田地,隻會興奮雀躍,卻不知一些小地主和貴族雖然會有損失,但更多的權貴卻反而受益,損失最大、受苦最多、承受一切後果的,還是他們自己。”

“這個丞相真是禍國殃民!”莫非咬牙切齒地說。“若不是大哥分析,我還以為這位洪大人有些小題大做呢。”

“那個丞相,真是個壞人。”小草說。

“我這便去找他們。”蔣裏轉身離開。

樓下屋前,敲門聲起,李嶽亭打開門,見是蔣裏,便將他請了進來。

他發現少年眼中的光芒,便隱約猜透了些什麼,於是不及蔣裏開口,便先說:“客棧裏的掌櫃、夥計,也都是無辜之人。此事不能外露,我們卻也不能對他們下手,所以請你們幫忙安頓好他們,等事情過後再回來,又或者……”

他望向屋中一人,那人立刻拿出數張錢票遞了過來。

“這些錢,足夠他們在別處再建一座客棧。”李嶽亭說,“我打聽過,此地偏僻,生意並不怎麼好,客棧原也有些支持不下去。另尋別處,總好過在這裏等著賠錢。”

蔣裏有些詫異,隨即明白,對方是不想連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