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和風吹醒了僵凍的田野,大地的小酒窩裏冒出了青青的嫩芽,作為新生兒,它們既脆弱,又對生命充滿期待。或許有時隻是人們腳下不經意的一踩,就會使它們喪命,並就此失去探索未來的資本,可是更多時候,它們還是倔強地挺起腰杆,重拾活下去的希望。
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這是一個根植希望的歲月,這是一個撒下夢想的年代。
撒拉帕吉姑媽帶著幾個孩子和維娜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鄉村,一年的勞作即將開始。臨走前,雅單達送了他們好一段路程,還將一本《聖經》拿到了維娜的眼前。
“維娜,我想了很長時間要送你一點禮物,但始終沒有拿定主意。最後,我想到曾經對你的允諾,也是我認為一件最好的禮物,就是這本《聖經》,它伴隨我一直到現在,裏麵有很多我自己的注解。這本充滿美好真理的書,現在我要把它送給你。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人生的指引與智慧。”
注視著雅單達真誠的眼睛,維娜收下了他最心愛的書,同時也帶上了他的祝福。這是除象牙套之外,她從雅單達手中收到的第二件禮物。“謝謝你,我會好好珍惜這本書的。”
“希望你能認真閱讀,讓它伴隨你一生。在你最困苦失望的時候給你帶來幫助和安慰。”
“嗯,我會的。很感激這段時間以來,你們一家人的熱情,讓我度過了一段很難忘的時光。”
“是這樣的嗎?”雅單達很高興聽到維娜能這樣說。
“是的。”維娜靠近雅單達,她也要送給他一件禮物。她在雅單達臉上親吻了一下。這也是雅單達覺得從維娜這收到的最好禮物了。他甚至神經質地突發其想,從現在起不要再洗臉了,否則會洗掉維娜的吻,直到下次再見到她。
終於,維娜走了。接下來的幾天裏,雅單達像丟掉魂似的,寡言少語,悶悶不樂。每一個孤獨的夜晚,雅單達都會因思念維娜而失眠,或是在想象中入睡。
三月的一個清晨,雅單達從床上跳了下來,他感到煩躁不安。因為就在前一天下午,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遠方的一位表嬸——平日裏很少到訪的白琳女士。
這是一個非常節儉的女人。早在孩子隻有八歲那年,她的丈夫就離開了人世。帶著唯一的孩子,母子倆貧困僚倒,相依為命。讓兒子上大學,成了白琳嬸嬸最大的盼望。
現在,這個女人穿著一件早以過時的麻布外套站在夫雷德先生的麵前。她的麵部肌肉拉蹋著,兩個厚厚的眼帶不自然地扒在眼睛下麵,隨便攀紮的頭發上毫無隱藏地露著幾根銀絲。由於長時間過分勞作,使得這個憔瘦的農村婦人看起來比同齡太太們要老上一圈。
“表兄,表嫂,”在一陣寒暄接待過後,她說道,“真是很抱歉來打擾你們,好長時間都沒跟你們聯係了,今天來此的目的實在難以啟齒。你們知道我兒子,他還有半年就要上大學了,而我、、、、、、”她攤了攤手,不自在地看著夫雷德夫婦二人,“一個沒本事的鄉下女人,怎麼忙活也湊不足供他上大學的錢,而他又是那麼孝順懂事,從不亂花錢,學習也很刻苦,從不跟其他孩子們一起出去玩玩鬧鬧。他在同學麵前,顯然是個沒有父親的窮書生,這讓我很難過。我不想他因為家裏貧困而降低上大學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