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對處世的感悟(1)(1 / 3)

水的啟示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落魄,不得誌,便向智者請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

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

智者不答,隻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

智者無語,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了旁邊的花瓶。

這人說:“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

智者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子滲入沙土,不見了。

這人陷入了沉默與思索。

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失了!”

這個人對智者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人要適應這些容器,就像水適應沙土,溶入沙土之中:”這人說完,眼睛緊盯著智者的眼睛,他現在急於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這樣。”智者拈須,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

說完,智者出門,這人隨後。

在屋簷下,智者伏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後頓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剛才智者手指所觸之地,他感到有個凹處。他迷惑,他不知道這本來平整的石階上的“小窩”藏著什麼玄機。

智者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容器,但又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

今日感悟

為人處事就應該像水一樣,能屈能伸:既要盡力適應環境,也要努力改變環境。我們應該多一些韌性,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彎一彎,轉一轉。太堅硬的東西,容易折斷。

協作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群日本人和一幫中國人都在一家美國電腦公司工作。有一次,老板交給日本人和中國人各一個項目。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老板要求每組自選一名組長帶領大家在一周內完成。一個星期過去了,日本人在一位大家公認最有組織才能的組長的帶領下,很快交出了他們的報告書。而中國人那裏,大家依然在為誰當組長而爭吵不休,大家相互不服氣,不願意被人領導,不願意相互合作。結果,中國人由於任務沒完成被集體扣發了那個星期的薪水。這則故事揭示出現代社會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需要學會協作,學會在集體中形成“1+1〉2”的合力,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互相排斥。

今日感悟

強調獨立精神的同時,還要注意和他人合作。協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資源互補,有助於你獲得更大的利益。“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船長運用心理學

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商人正在船上開會。突然船開始下沉,“去告訴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裏去,”這時船長命令他的大副說。

幾分鍾後大副回來報告:“他們不往下跳。”

“你來接管這裏,我去看看我能做點什麼。”船長命令道。

一會兒船長回來說:“他們全部都跳下去了。”

“我運用了心理學。我對英國人說,那是一項體育運動,於是他跳下去了。我對法國人說,那是很瀟灑的;對德國人說那是命令;對意大利人說,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

“那您是怎麼讓美國人跳下去的呢?”

“我對他說,他是被保險的。”

今日感悟

在危難時刻,不妨發揮心理學的優勢,對不同的種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采取不同的對策,才能使人心甘情願地按你的意誌辦事。

兩兄弟去裸國

從前有兄弟二人,各自辦了貨物到裸國去做生意。

弟弟說:“生活富足的人自然衣食無憂,而窮人隻有露其體膚了。現在去裸國,那裏沒有佛,沒有信徒僧眾,沒有法律,”可以說是到了無人管製的地方。因此我們到那裏,想要迎合他們可說是很難的。我們不如入鄉隨俗,言行隨他們的禮儀,謙虛耐心,韜光養晦,想來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哥哥說:“禮儀不可丟,德行不能失,怎麼能夠像他們那樣光著身子來毀壞我的形象呢?”

弟弟說:“先賢影則殞身,不殞行戒是常理。隻要內裏是金,表而是銅,同時因地而去掉禮儀,雖剛開始會被人嘲笑,但到後來卻還會讓人歎服的,審時度勢很重要啊!”然後就準備去裸國。

哥哥說:“不如先派人去,看看情形,聽他們怎麼說。”

弟弟答:“好的。”

隻有一天工夫,被派去的人就返回告訴哥哥說:“必須要遵守他們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