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大聲道:“今日甚興,大家盡可放量痛飲。”遂命點起蠟燭夜宴,又讓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許姬斟酒助興。
在許姬斟酒的時候,突然刮來一陣大風,把蠟燭吹滅了。席中大將唐蛟酒已過量,竟伸手去拉住了許姬的衣袖,許姬很是惱怒,一把扯斷了唐蛟帽子上的纓帶。唐蛟驚慌的鬆開手,逃開了。
許姬含著淚來到楚莊王麵前,把事情告訴了楚莊王,並說隻要點亮蠟燭,如果誰的纓帶斷了,那他就是非禮之人。
莊王聽罷,吩咐先不要點蠟,然後命群臣解開纓帶,摘下帽子,盡情暢飲。這時燈光大亮,卻已無法分辯是誰的纓帶被扯斷了,莊王就像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樣,酒醉方歸。
唐蛟深知楚莊王用心良苦,心中感激涕零,一心要報答楚莊王。幾年之後,楚國出兵伐鄭,唐蛟請命,隻帶百名親兵,把鄭軍殺得落荒而逃,使楚莊王的大軍取得了勝利。
今日感悟
倘若楚莊王不能容人之過,諒人之短,而以絕纓宴上明燭治罪,怎能得到唐蛟的拚力死戰呢?寬宏大量才能成就大事業。
理發店裏的故事
理發店的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3個月了,這天正式上崗。所以優惠酬賓,理發隻收半價。因此,來理發的人特別多,人們邊看著理發店提供的雜誌,邊等著輪到自己理發。
小徒弟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長。”徒弟不語。
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發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剪得太短。”徒弟不語。
師傅笑著解釋:“頭發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發,顧客一邊交錢一邊笑道:“花時間挺長的。”徒弟無言。
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挺利索,15分鍾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語。
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到了晚上,小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沒一次做對過。”
師傅寬厚地笑道:“不錯,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麵前鼓勵你,作用有二: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言;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今日感悟
做人不僅要會幹,也要會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辦一件極其普通的小事,由於說話水平不同,所獲得的效果和回報也會迥然不同。
回報好意
有一次,日本歌舞技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他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您的草鞋帶子鬆了。”
他回答了一聲:“謝謝你呀。”然後立刻蹲下,係緊了鞋帶。
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處吋,卻又蹲下,把剛才係緊的帶子又弄鬆。
顯然他想以草鞋帶子的鬆鬆垮垮,來表現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態。演戲細膩到這樣,這位大師確有其過人之處。
話說回來,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看見了這一幕。等演完戲後,記者問勘彌:“你為什麼不當時指教學生呢,他不懂得這演戲的真諦呀。”
勘彌回答說:“對別人的親切關愛與好意必須坦然接受,要教導學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提醒,並給予回報。”
今日感悟
勘彌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別人善意的提醒,你應誠懇的接受,不能拂去他的一片好心。演戲就是做人,要想演好戲,首先須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