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在清華學創業(3)(1 / 3)

從學科專業看,隨著高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國家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大,計算機、通訊、電子、醫藥、土建、機械、自動化、外語、師範等科類的畢業生社會需求很旺。而其它科類,如財經、政治、文史、農林、體育、管理、輕工食品等需求不足,本科不到50%,專科不到25%。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因此,每一位畢業生在就業前都必須做好思想準備,以利於走上工作崗位後能盡快適應新環境,打開新局麵。

(1)職業理想與擇業現實差異的思想準備

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心中都描繪著今後生活的藍圖,構築事業的大廈。對將來從事的職業各有不同的理想,都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職業。但是,社會生活現實往往與我們的主觀願望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此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清華的王教授說:“正確的職業理想應當是一個在發展變化中不斷完善、不斷補充、隨時調整的動態目標係統。它應當是集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物質生活的滿足於一體,與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兼顧的一個有機的體係。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並能及時,主動地調整自己的理想職業目標,去適應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2)艱苦奮鬥麵向基層的思想準備

相當數量的畢業生不願到急需人才的基層單位或條件相對艱苦、偏遠的地方就業;還有的畢業生就業觀念比較陳舊,認為隻有到國有企事業、三資企業、黨政機關才算就業,對其它單位往往不屑一顧,過多地考慮自己的誌向,忽略了社會的需求,這樣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應該充分認識到,最需要畢業生建功立業的崗位在基層,在第一線。因此,國家號召畢業生到基層去,到國家重點建設單位去,到生產、科研、教學第一線去。但由於基層工作往往較辛苦,工作條件、工作環境相對差一些,常常使求職擇業的大學生望而卻步。

其實,國家號召畢業生去建功立業的地方正是國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也許這些地方很艱苦,條件簡陋,但它是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做建設的創業者,總是要付出辛苦的,前人不栽樹,後人難乘涼。其實,我們今天的大學生也正是前輩人栽樹的乘涼者。

(3)超越所學專業的思想準備

“學以致用”是大學畢業生分配就業的一個基本原則,但在就業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專業不對”。第一,有些專業設置的分類過細,社會對這種細化專業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對有一定難度。第二,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初步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還有一定距離。同時,任何知識都是要逐步更新、發展的,今天學到的新知識,明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就有可能要“過時”。第三,由於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廣泛興起,需要有更廣博的知識麵,僅憑所學專業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大學畢業生應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麵,以適應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4)做好競爭的思想準備

我們將要麵臨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變化並且競爭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為決定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快”、“好”、“能幹”、“聰明”其實都是樹對的形容詞,做好競爭的準備,設法在同學中脫穎而出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我國新增勞動力呈上升趨勢,而就業機會相對減少。勞動就業壓力逐漸增大,這自然加重了畢業生就業的壓力。與此同時,畢業生的數量年年增加,普通高校畢業生已經從1994年的60多萬增加到現在的100多萬,而近幾年需求卻沒有回升趨勢。因此,在就業過程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畢業生就業引入“雙向選擇”,必然是機遇與競爭並存。在相同的機遇麵前,誰更具有競爭能力,誰就能占據主動,贏得機遇。

(5)健康的心理準備。

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你將會遇到許許多多未曾經曆過的情景,未曾相識的人,未曾接觸過的問題,這眾多的“未知”會使你感到不安、惶恐和焦慮。如果沒有心理準備或心理準備不足,則一定會被這些突如其來的陌生所窘迫,不能充分、從容地表現自己擇業的願望及敬業的實力,你可能會非常遺憾地失去渴望已久的機會。

在求職擇業的大學生中,一直存在著許多心理障礙。比如膽層、自卑、等、靠、要,隻圖隨心滿意,不顧自己的差距,期望值過高,挑肥揀瘦,缺乏自知,怕苦、怕累、怕奔波等等,所有這些障礙都嚴重地影響了畢業生的求職擇業,必須及時地予以克服。做好健康的心理準備正是克服上述障礙行之有效的方法。

(6)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自我意識的主要成分,是擇業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榮譽,維護自身的尊嚴和自我的情感體驗,能獨立自主地待人處事,並值得信賴。自信是對自己的實力有充分的估計和堅定的信心。自信源於自尊,自尊心越強,自信心也越強。在謀職擇業中,一個人隻有自尊自信,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個謀業者隻有堅信自己有實力能勝任這項工作,才能表現出堅定的態度和從容不迫有風度,才能贏得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