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在清華學創業(3)(2 / 3)

(7)承受與忍耐

擇業者有的投師無門,擇業無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卻被競相爭要。有的人拖不決,有的步履維艱,即使順利就業也要經過幾道審批,拜幾個月才能最後被認定。這種不確定的狀態是折磨人的。還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費盡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認可或錯過了時機,一切還得從頭開始。所以,要求擇業者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忍耐力。常言道:鎮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無能的表現。成功的第一步是臨危不亂、遇難不退,用鎮定去承受、去贏得時間,用忍耐去爭取機會的來臨。機會隻青睞有準備的人,擇業如同尋找機會必須做好準備。

創業是全身心的投入

業精於勤而苦於嬉,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創業更是如此。一個創業者必須養成全神貫注做一件事的能力。缺少這種能力而隻憑一時盲目的衝動,是無論如何不能成功的。

對此,視美樂公司的五科和與他一齊創業的其他幾位清華學子深有體會。

1999年4月底,清華大學在校生楊錦方、慕岩、王科和邱虹雲共同注冊了視美樂公司。後來楊、慕兩人由於準備出國退出視美樂,同時該校96級MBA學生徐中和另一位非清華學籍的在讀生李益斌加入視美樂組成新的創業團隊。7月29日,視美樂爆出新聞:四學子以多媒體超大屏幕投影電視這一高科技產品,引來了上海第一百貨股份有限公司高達5250萬元的風險投資。目前該公司已搬到清華科技園,正式投入中試運營階段。

視美樂是我國第一家由在交大學生創立的高科技公司,首開大學生在校創業的先河。視美樂與“上海一百”的融資模式被有關人士稱為我國首例完全按照矽穀風險投資方式運作的項目。王科等人也由此成為中國第一批成功注冊公司的校園創業者。

現在隻要一提到中國最早由在校學生創辦的公司,就不得不提到這4個人的名字。創業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97年,在當年的挑戰杯發明大賽中,清華大學材料係三年級學生邱虹雲發明的一種集光學、電子、機械等技術為一體的新產品引起了自動化係四年級學生王科的注意。王當即說服並鼓動邱虹雲組成創業團隊參加學校的創業大賽,並一舉奪冠。他們決定將這項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推向市場。之後便與幾位學生共同組建了視美樂公司。注冊資本50萬元,全是靠大家課餘找工掙來的。隨後更大的一個動作便是在清華興業投資公司的撮合下,成功融入了“上海一百”5250萬元的巨額風險金。

王科介紹說:

公司成立之初我們找辦公地點,得到了一些人的幫助。作為回報,我們讓人家占公司一定的股份。後來我們發現,盡管股份小,但人家作為股東,就有發言權了,而股東一多,公司將難於控製。所以我們就注意盡量把公司的投東控製得少一些。我們於是到學研大廈辦公,同時為避免外界幹擾,又另租了兩套公寓,以便研發人員集中精力工作。我自己的工作時間一般都是從早上八九點鍾到晚上十一二點鍾,每天要處理很多的事情,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且總是不斷地遇到挫敗感,不斷地有人懷疑甚至否定我們的產品,沒有足夠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還真承受不了。

創業其實也就是一個開始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創業不是就業,我們都不可能找不到工作,就是因為摒棄了傳統的就業觀,立誌於創業,我們大家才走到一起的。

將近兩年的創業生涯,我覺得簡直就是將來生活的一個濃縮。每天接觸很多的事情,同很多公司打交道,同很多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人打交道。從市場到管理到技術到生產,方方麵麵都使我們學到很多鮮活的東西,所以心態也慢慢地平靜下來了,對各種事情的態度也比較冷靜、理智了,公司內部的運作也越來越步入正軌。雖然我們現在的條件還非常艱苦,也非常地累,甚至不知道明天會走到哪裏。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我覺得我們現在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了,如果說我們真的失敗了,那隻能說是輸給了自己!

我做出這樣選擇的原因很簡單,即隨著公司的籌建,我發現學習和創業無法兼顧便決定停學創業了。因為我的理想在這方麵,我才去選擇這條道路。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決不隨波逐流。另外,我非常看重市場機會,因特網市場早已過了最初的萌芽期,現在正處於高速膨脹期,是進入因特網市場的最佳時機。過早進入會因為市場處於培育期,因而虧本時間可能過長;進入晚了,強手如林,則很難找到切入點。

敢想敢做是現階段大學生的可貴品質,他們不怕困難,不懼挑戰,為了理想義無反顧,也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我的新一代的創業者。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趙純均認為,學校應該允許一部分真正立誌創業的學生去試一下。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再興表示,清華已製定一個條例,允許學生休學去辦公司,但將規定一定的期限,據悉大約是兩年。這就等於說,學生們可以開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