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在清華學領導(1)(1 / 3)

作為清華的優秀學子,很多人在社會工作中都走上了領導的崗位。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兢兢業業,發揮自己的才能,展示了清華人的獨特風采。在他們的工作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他們的性格、他們做事的風範,無不對年輕人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和指導。

人生範本:張君用困難磨煉成功

張群,清華大清經管學院國際金融專業,多次獲全國數理化競賽大獎,實踐能力突出。比業後在北京平安保險分公司外勤係統工作,現任平安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營業部副經理。

這是一段張群的故事:

很小的時候,學習成了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事,為了高考付出了許多,但那時候的追求是相對單純的,也沒有什麼幹擾,家裏人全在支持我。當懷著一種優越的心境,一貫遙遙領先的成績使我在考場盡情發揮。此前,我放棄了保送北大物理係的機會,此時我已在全國物理競賽中獲一等獎。就在1992年,我以理科成績河南省第三、南陽市第一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國際金融專業時,一直被榮譽的光環所籠罩,也無法去體驗什麼是失敗。

我的過於自信讓自己相信成功永遠圍繞在我身邊,曾經有位同學誇我:成功是你的影子。”

進入清華園,感受到清華學子的氣息,我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已出現在我的生命中,要抓住這一刻去讓自己成長,成功。

在清華的每一天裏,我都在不斷地充實自自己,去學習、去交流、去實踐;同時我又在表現著處信,我參加了校藝術團的話劇組,在演講比賽、辯論中頻頻亮相,加入了校、院學生會工作。

就是因為沒處理好,才使我第一個大挫折出現。第一年清華課程特緊,我為此忙得夠嗆,不僅要搞活動,還要上課、學習、都瘦了不少。

第一年倒是很順利地下來了,拿了一等獎學金,同時上了黨校,獲得了不少參與學校活動的獎項。滿以為這樣的生活就可以了。於是繼續保持一貫作風。

第二年恰巧學校參加“可蒙杯”全國大學生辯論賽,我被選進了辯論隊。結果整整一個學期都把心思放在了辯論上,幾乎不去上課,到了期末匆匆應試,成績一下子全下去了,竟然數學不及格,重修。當時我受了重大的打擊。從小到大,別說不及格,連低於前三名的成績我都很少碰到過,於是就成了我巨大的思想包袱。也就在這年,我當選為清華經管學院的學生會主要幹部,學生工作在我生活中的比重漸漸上長,但跑圖書館的次數減少了,論文的質量也下降了,都是由於時間實在太有限,要想魚與熊掌兼得實在是個大困難。

開始隻覺得該警醒自己,就當是前所未有的教訓,還沒和現實掛鉤,按照學校的規定,學生幹部成績較好者可以保送研究生,到了大三,我開始為自己爭取保送,開頭一切都很順利,因為我是學生會幹部,也受老師賞識,學分也因為後來的努力上升到了4.0。而保送的條件是學分績在4.0以上即可。當一道道規定我都順利過關,組織上準備確定保送生名單時,學校卻臨時下了一條新規定:為提高保送生質量,減少保送名額,如果在各門考試中有不及格者,不考慮保送。

這對我無疑是當頭一棒,倒並不是太在乎名利,而是對我作出成績的否認和我自己的失誤相結合帶來的雙重打擊。當時許多老師都在為我向領導說情,但規定下達後,不容寬怒與通融,我也不願藉此去爭個公平與否。

我一直很自信,即使有了這次的不幸,也沒將希望全放在保送上,看著別人努力複習,以成績考上研究生時,我覺得那種感覺更為充實。

我很快放下了無法保研的那顆不太服氣的心,很快調整了心態。考研,我認真地對自己說。沒有努力換不來的成果,還有一年時間。我開始準備考研,與幾位立誌考研的同學一起占通宵教室的座,每天披星戴月地回來,老使宿舍的同學感“動”。

當時我報考的是計算機專業,跨學科的幅度較大,挑戰性很強,我的自信為我製定了一套縝密而又可行的考研計劃,充分利用每分鍾時間去聽課,去上機編程,專業課的準備都放在了下年的最後衝刺上。這對於我是十分適應的。

可以說,我主觀上考慮的很完善,前年的準備也很有效果,如果按計劃進行,我一定能考上計算機係的研究生。

然而……八月中旬家裏來了份急電,說父親心髒病發作,處於危險狀態。他一直有心髒病,心律也不齊,今年才53歲,……我也沒心思複習了,匆匆趕回南陽,看著病床上經搶救暫時脫險的父親,我都無法想像以前他關愛我的形象。之後,他的病情日益惡化,我在南陽照看了他兩個月,什麼心思都沒有了,考研的計劃都別提了。父親一直讓我回北京準備考研,我終於打起了精神回到清華這塊寧靜的校園。

此後我更加加倍學習,力圖趕上暑假落下的兩個月時間,可是,……那年年底,也就是我考研前三個星期,父親……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