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爭奪天下威名四揚。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假如,他當初爭一時之氣,一劍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處置,則無異於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身。假如,他當初圖一時之快,與淩辱他的屠夫鬥毆拚搏,也無異於充鴻鵠之誌而與燕雀論爭。韓信深明此理,寧願忍辱負重,也不願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棄自己長遠的前程。
這樣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讓中另謀進取;不是逆來順受、甘為人奴,而是委屈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時機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潛龍衝騰而起,施展才幹,創建功業。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為人之所不能為。在關鍵時刻,一忍字有無限受用,小不忍則亂大謀,不忍一進之氣,可能會全盤皆輸。當你在逆境中暴怒、哀怨的時候,記住孟子說的一句醒世恒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學會對待冷遇——
托人辦事兒受到冷遇很常見。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或指袖而去,或糾纏不休,或懷恨在心。這樣的反應其實是不利於辦事的,甚至有時會因小失大,影響辦事兒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體情況再作不同的反應,是十分必要的。
清華的一位社會學家說: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種情況: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計過高,對方未使自己滿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無意性冷遇,即對方考慮不周,顧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要即對方存心慢怠,使人難堪。
當你被冷落時,要區別情況,弄清原因,再采取如下適當的對策。
對於自感性冷遇,自己應反躬自省,實事求是地看待彼此關係,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這種情況,在準備求人辦事兒之前,自以為對方會以熱情接待,可是到現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調。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
其實,這種冷遇是對彼此關係估計過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這種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這種情況,應自己檢點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適應彼此關係的客觀水平。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理恢複平靜,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煩惱。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見麵的一個老同學家去探望。這位老同學如今已是商界的實力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勞,大有應接不暇之感。因此,對來家一般關係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熱待之。
這位朋友一心想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熱,心裏頓時有一種被輕慢的感覺,認為此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硌離去。他憤憤然,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後來才知道,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並非針對哪個人的。他再一想,自己並未與人家有過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於是又改變了想法,並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進了友誼。
像這樣的事情,現實中有很多,我們怎能一一計較呢?抱一顆平常心學會適應冷溫,並分析其原因,我們就能在社會交往中左右逢源了。
對於無意性冷遇,應理解和寬恕。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指袖而去,而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給以充分理解和體諒。
比如,有位司機開車送人去做客,主人於把坐車的迎進,把司機卻給忘了。開始司機有些生氣,繼而一想,在這樣鬧哄哄的場合下,主人疏忽是難免的,並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這樣一想氣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車開到街上吃了飯。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機時,他已經吃了飯且又把車停在門外了。主人感到過意不去,一再檢討。見狀,司機連說自己不習慣大場合,且胃不好,不能喝酒。這種大度和為主人著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動。事後,主人又專門請司機來家做客,從此兩人關係不但沒受影響,反而更密切了。由此可見,我們實在應該把“生氣”一詞忘掉,因為這種情緒往往幫助不了我們,卻會把事情弄糟。
這種態度引起的震撼,會比責備強烈得多,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用實際行動糾正過失,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對於有意性冷遇,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給予恰當處理。一般地說,當眾給來賓冷遇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而有意給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識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予以必要的回擊,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當然,回擊並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對罵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天,老張穿著舊衣服去參加宴會。他走進門時,沒人理睬他,更沒人給他安排座位。於是,他回到家裏,把最好的衣服穿起來,又來到宴會上。主人馬上走過來迎接他,安排了一個好位子為他擺了最好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