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剛創立的小公司,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市場,針對這個消費群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什麼都想試一試,那也許會改變了自己創業的初衷,結果什麼也沒做成。
拿陳德的例子來說吧,請陳德谘詢的客戶,往往隻請他一次,卻不續約。原因在哪裏呢?這些客戶毫無疑義都異同聲地稱讚陳德。一位說:“他是我們在這附近所能找到的好顧問之一。”另一閏說:“陳德很不錯,給了我們許多好建議。”其餘客戶也都這麼說。那麼,毛病到底出在哪裏呢?
陳德自己也發現這種情況,也發覺自己得不斷地開發新客戶,因為老客戶不續約。不過他並未找到症結,他以為這是客戶的善變所致,“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試試這個,也試試那個。”意思就是說,既然這一次給了他一個機會,下次就該把機會讓給別人了。這種解釋太天真了。陳德絕不是因此而失去客戶的,事實上,取代他的顧問,並不是像他一樣的萬事通先生,而是能提供較專業谘詢服務的人。便如,假設別人問陳德:“公司作業的哪部分你最精通?”他會回答:“我什麼都知道,財務產品、銷售、存貨,我樣樣都行。”
陳德以這樣的方式找到了許多新客戶,這些新客戶大都有許多問題要谘詢。所以,陳德能滿足他們。例如,不久之後他就有了一家專做運動器材的新客戶,並與他們訂約提供半年的谘詢服務,期滿後,該客戶對他們的服務很滿意,他以稱讚的氣說:“能做的,陳德都做了。”但他卻也不續約。這絕不是客戶善變之故,實際上,該客戶後來請的,是專業存貨部門的顧問,他並不是討厭陳德,隻是需要比陳德所能提供的更專而精的服務罷了。陳德樣樣都要一把抓,結果反而不符合他的需要。
因而對創業者來說自律是非常重要的。陳德似乎了解“自律”的重要性。他說:“如果我自己不做,事情就永遠也做不了。”“我自己是老板,所以時時得看住自己。我上班打瞌睡,可是沒有錢拿的。”像其它老板一樣,他人以驅策自己為榮,也了解其重要性,更驕傲的宣稱自己樣樣精通。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做什麼事隻有堅持下去才有所成。
但是要堅持下去必須專心致誌,隻有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已經確定的目標上,並且貫穿始終,才能把事情做好。
從小培養艱苦創業的能力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創業的,因為在創業的道路上會有許多困難等著我們。我們必須學會吃苦,培養挑戰困難的勇氣,學會分析事情,並且盡量讓自己見多識廣。
我來北京的時候剛滿17歲,在班裏是最小的學生,當然也是班裏最窮的學生。我帶來的是我哥、我姐加上我父母一起湊錢買的新衣服,但是用北京話說我還是“土得掉渣”。我家每年給我800元生活費,相當於我現在的六分之一。可是在當時對我父母來說,這些錢就得讓他們沒白天、沒黑夜地勞動。大學四年,我隻回過一次家,沒有辦法,火車票太貴了。我們班像我這樣從農村考出來的學生不止我一個,大家的處境也差不太多。
為了擺脫生活的窘迫,緩解經濟的緊張,許多大學生走上了課餘打工賺錢的道路,除了自己開辦公司,清華學生在各公司、單位兼職的更是俯拾即是。下麵幾個普通而典型的同學實例和他們的切身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三年級沉重林況利用課餘時間當起了“街頭畫家”。
他介紹說:他擅長素描,經常利用晚上和假日,在鬧市區流動作畫。這是一項成本甚低的兼職行業。
一般人的假日消遣,不外乎飲茶,看電影、逛街等,而公司店鋪林立的購物集中地,便成為逛街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