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熟識本行。這是說,要對本行業有專門的知識。這是僅次於明白整理的第二個共同特點。但有了專業知識後,也不應該從此便固步自封,即使已攀上高峰,學習過程仍應繼續不斷。一位副總裁解釋:“要取得成功,必須渴求成功,獲得成功之後,你必須努力保持它。”
3、依靠自己。70%的人認為自己在這方麵屬甲等。依靠自己並不是指你對自己的看法或你有多麼能幹,而是指你有沒有勇敢進取的精神,能不能采取決定性的積極行動。它包括人們常談的意誌力和製定目標的能力。回答問卷的人有2/3自稱對生活對事業有明確的目標。受訪者有半數認為意誌力方麵屬於甲等。意誌力包羅廣闊,其中包括自動自發的能力以及在工作計劃開始後堅持到底的能力。
4、廣泛智力。要取得傑出的成就,廣泛智力是不可缺的,因為這種能力使你能迅速了解很深的概念,並作出清晰透徹的分析,接受調查者有43%的人說,這是他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52%的人也說它相當重要。廣泛智力除智商之外,還包括項要素,即“詞彙多、閱讀多和寫作能力好”。美國未來學家預言:新世紀人才必須具備三種能力。美國未來學會最近發表特別報告說,即將到來的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須同時具備三種能力,即知識能力、個人能力、國民能力。
在知識能力方麵,專家們指出,21世紀的人才除了應掌握讀寫本領,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學科,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和實際操作能力之外,還應當學習並掌握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對本國及世界的曆史現狀和地理情況有所了解,並掌握若幹門外語。
個人能力是指人們應當能夠進行頭和書麵交流;具備獨立思考、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國民能力是指人們應理解多種文化,理解並尊重與己不同的宗教、風俗和道德觀;具備解決衝突和協商對話的技巧;對自己的行為應高度負責。
除了以上幾點外,管理者還必須學會自律,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
陳德興趣廣泛,卻老是無法成功。他大學時讀的是經濟係,畢業後在出版社做了幾年事,之後又讀了個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他本想自己組建公司,但考慮後,仍決定為大公司作谘詢服務。
不過要提供何種谘詢服務呢?陳德不想太專門,而且他覺得太專門會限製自己和客戶。他32歲時曾誇下海:“我什麼都會,可以提供任何谘詢。”也許這話不錯,不過問題是,他可以同時包下所有的工作嗎?在30到40歲這個階段,陳德顯然努力地在嚐試。
他很少對來請他的客戶說不,並且辛勤工作,以提供好的建議給客戶。他既聰明、又勤奮,總是能夠提供不少寶貴的意見,更難得的是,他不罕主動地去發掘問題,讓客戶未雨綢繆。
30歲到50歲這個時期,他誌得意滿,“我可以替他們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隻有我才是他們唯一需要的人,如果有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恐怕也沒別人人可以解決得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陳德隻不過是比較喜歡自吹自擂而已,大家可以把這個小毛病一笑置之。但實際上像陳德這種想法和行為,也常在其他自己創業、卻不成功的人身上出現。這些人都像陳德一樣,常自誇萬事教懂、多才多藝。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個現象下隱伏著什麼樣的危機。
最大的危機就在於他們工作範圍不專業,專業技能也沒法好好發展。如果我們把這些人按工作範圍配成對,每隔數年作個比較,就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畢業,如果受聘於大公司,往往後來的專業服務會限於較小的範圍,也會較專業;而自己創業的人,卻比較喜歡凡事一把抓,因為沒有人限製他們在某一特定的範圍發揮所長,而他們也自以為這是他們創業的好處之一。但實際上,結果顯示,這正是他們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不僅管理工作如此,其它隻要是自己創業的工作也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