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的目的是留有用之身辦更大之事,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暫時的吃虧,是為了以後更大的獲取。
我們的老祖先說:“好漢不吃眼前虧”,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則說:“好漢要吃眼前虧”。
假設這樣一個狀況:你開車時和別車擦撞,對方的車隻是“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理論一番,可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豎目,圉住你索賠,跟看四周荒僻,也無公共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手。請問,你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
你當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不受傷。
如果你不能說又不能打,那麼看來也隻有“賠錢了事”了。你說他們蠻橫無理,欺人太甚,然而,在那種情形下,是不太說“理”這個字的。適者生存,哪有什麼理可說呢?因此,以這假設的故事為例,“賠錢”就是眼前虧,你若不吃,換來的可能是一頓拳頭或是車子被破壞。
所以說:“好漢要吃眼前虧”,因為眼前虧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虧。
“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是為了“存在”和更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更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命都弄丟了,還說什麼未來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
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不能再起,有些人雖獲得“慘勝”,但元氣大傷!漢朝開國名將韓信是“好漢要吃眼前虧”的最佳典型,鄉裏惡少要他爬過他們的胯下,不爬就要揍他,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
恐怕一頓拳打腳踢,韓信不死也丟半條命,哪來日後的統領雄兵,建功立業?他吃眼前虧,為的就是留住有用之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所以,當你在複雜的社會中碰到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一時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可殺不可辱”,寧可吃眼前虧。
“吃得眼前虧,可保百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