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大的苦難也要自己承受(1 / 1)

在人生的兩萬多天時間裏,沒有人從始至終都是幸運兒。

有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有一個老頭住在市郊,一天,他想去城裏辦點事。

走出大門時,正巧有一輛拉煤的翻鬥車路過,出於想省錢的目的,他就招手讓車停下來,想搭車走。可是駕駛室裏已坐滿了人,他就自作主張坐在了車鬥裏。進城後,司機拉著他直奔卸煤點,等到翻鬥車將煤卸完,司機才想起老頭在後邊,急忙下車查看,隻見老頭掙紮著從煤堆裏爬了出來,看見司機幽默地說道:“呦,小夥子,真不好意思,剛才下車時一個不小心,把你的車鬥給踩翻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很短暫,在這既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人從始至終都是幸運兒,我們的生命中,無不交織著喜悅與悲傷,順利與坎坷,幸運與不幸,得到與失去。正是如此紛繁的內容,構成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我們才品嚐到生命複雜的滋味,到年暮黃昏的時候,也才有了那麼多可供回憶的內容。

感謝生活的賜予,不論一帆風順還是苦難深重。

生活就是一個個難題,我們不斷地去破解,最艱難的是解題的過程,承受住那個過程,完成那個過程,人生就多了經曆,人生就多了堅強。

人生是個大舞台,也許有笙歌相伴,也許有人不斷地穿梭,但主角永遠都是我們自己,別人能給我們再大的幫助,他們卻無法主宰我們的一生。

我們沒有先知先覺的能力,芸芸眾生,誰都無法避免苦難的降臨。勇敢者、智者麵對苦難,能夠坦然接受,然後想方設法化解苦難,把它看做是對人生的又一次挑戰,也會贏得別人的敬重;懦弱者、愚者麵對苦難,好像塌了天,垂頭喪氣,甚至喪失了生活的勇氣,結果苦難更加深重,造成的損失與危害更加巨大,戕害自己的心靈,為別人留下笑柄或提供反麵的教材,這樣的人生何其可悲。

其實,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車到山前必有路,重要的還在於你的心態。

有一個神話傳說。

西西佛觸犯了天庭的法律,被貶到人世間受苦。他所受到的懲罰是要將一塊大石頭推上山,直到它不再滾下來為止。西西佛推呀推,費盡氣力將石頭推上山頂,周而複始,永無休止。

天神想靠這樣的折磨,使西西佛心靈崩潰而死。西西佛每次推石頭上山時,天神都嘲笑、打擊他。但西西佛不相信命運,依舊我行我素。他想:既然推石頭上山是我每天的任務,那我就每天都來完成,完不完成責任在我,至於石頭是不是往下滾,那就和我無關了。再說,石頭不往下滾,我又推什麼呢?

在西西佛的坦然麵前,天神折服了,他無法再懲罰西西佛;便讓西西佛返回了天庭。

一切外在的磨難,都會在心靈交彙,你的盾牌不是外人的幫助與同情,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一帆風順不會使我們的心靈成長,苦難可以給我們的心靈淬淬火,加點鋼。遇到苦難時,沉靜下來後,從反麵想一想,也許會寬釋你陰鬱的胸懷。

想一想貝多芬,苦難好像不斷地降臨在他身上,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但他沒有垮掉,反而成為一代“樂聖”:

想一想張海迪,全身三分之二沒有知覺,但她不斷地進行“生命的追問”,針灸、寫作、翻譯……一個正常人都無法取得那樣的成績,海迪不愧是青年的楷模。

我們身心遭受的苦難,能比他們嚴重?

苦難再大,都屬於我們自己,不承受也得承受。承受它才能打垮它;不承受就會被它打垮!

記住“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