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堅信的理念和夢想,在絕處尋找生機,而不是用死亡來拒絕麵對的難題。曾讀過一則非常有意思的寓言:
話說兩條歡天喜地的河,從山上的源頭出發,相約流向大海。它們各自分別經過了山林幽穀、翠綠草原,最後在隔著大海的一片荒漠前碰頭,相對歎息。
若不顧一切往前奔流,它們必會被幹涸的沙漠吸幹,化為烏有;要是停滯不前,就永遠也到達不了無邊無際的大海。雲朵聞聲而至,向它們提出了一個拯救它們的辦法。一條河絕望地認為雲朵的辦法行不通,執意不就範;另一條河則不肯就此放棄投奔大海的夢想,毅然化成了蒸氣,讓雲朵牽引著它飛越沙漠,終於隨著暴雨落在地上,還原成河水流到大海。
不相信奇跡的那條河,宿命地流向前方,給無情的沙漠吞噬了。
在麵對生活的困境時,我們都可以選擇當第二條河,憑著自己堅信的理念和夢想,在絕處中尋找生機,而不是用死亡來拒絕麵對難題。
訪問過一名乳癌病患者,她透露自己當初在被推入手術房的那一刻,不斷地和上帝“討價還價”,祈求上帝讓她多活10年,待她那兩個年幼的孩子年長一些,再來把她帶走。
在那一刻,孩子成了她活著的最大的意義。為了孩子,她積極樂觀地麵對病魔,一路走來已有12年,而上帝也未向她“討債”。她說。患病後認識的另一名女士就沒這麼幸運了。雖然病情相似,但她卻因丈夫離開,生活失去了重心,而自憐自艾,放棄與病魔搏鬥。麵對死神的挑戰,患病不到五個月的她選擇棄權,像極了沙漠中被汲取水分至死的第一條河。反觀前者,從最初難以接受地不斷質問:“為什麼是我?”到現階段可以豁達地麵對自己的病情,她顯然已飛越過生命中幹旱的沙漠,嚐到了生命泉源的甘甜。
是不是沒嚐過茶般的苦澀,就無法體會美酒的醉人?難道我們就非得經過挫折和生活的曆練,才能真正領悟出活著的意義?
我們周圍有很多看似平平無奇的人,背後其實都有著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待我們去觀察發掘,並引以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