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經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突如其來的磨難和打擊,如果就此一蹶不振,自甘沉淪,結果隻能是更痛苦的毀滅。卡萊爾的成功。就在於他首先戰勝了自己。
托馬斯·卡萊爾是19世紀的英國作家,以《法國大革命史》和《英雄、英雄崇拜及曆史上的英雄人物》兩書而聞名於世。
《法國大革命史》第一卷即將付印之前,卡萊爾答應友人、經濟學家米爾的要求,把原稿先借給他看一看。
接著,米爾又把它轉借給泰拉夫人閱讀。然而有一天,泰拉夫人不小心,把這部讀了一半的原稿放在房間的一角,自己出門去了。女仆進來打掃房間,把它當成了廢紙,扔進了暖爐裏生了火,珍貴的書稿頓時化成了灰燼。
這怎麼辦呢?作者又沒有留下副本。米爾和泰拉夫人急得毫無辦法,最後隻得把情況如實告訴了卡萊爾。卡萊爾聽到這一消息,腦袋“嗡”地一聲,半天說不出話來。
可對這無法挽回的損失他沒發一句怨言,隻是在心裏默默地安慰自己:“可憐的米爾,我必須不讓你知道這是了不得的事情。”
然後,卡萊爾為了排解自己內心的焦急和苦惱,盡量克製自己,先是靜靜地坐下來讀小說。據他自己說,他連續讀了幾個星期。繼而忍著難以承受的痛苦,決定重新開始撰寫。要想把頭腦裏的思想,已忘卻的史實等重新思考和回憶一遍,該是多麼艱難的事。可他最終戰勝了自己的痛苦並完成了這部曆史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