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摸清底牌,可以不辦糊塗事(1)(2 / 3)

再比如,喜歡使用“真恐怖”、“真漂亮”等形容詞的人,是屬於歇斯底裏的性格;而說話說到一半突然欲說又止,說話曖昧的人,他的不安症狀相當嚴重。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雖然經常運用這種心理測驗,但我們都並未察覺。特別是對於初次見麵或不太熟悉的人,你一定會把他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者稍縱即逝的一個表情,或者一個細微的小動作,當做材料,反複琢磨,進行分析。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比如,你因為工作的需要,與某個人初次見麵,互相交談,因為彼此互不了解,所以彼此之間都戴著社交禮儀的麵紗,不能輕易地表現出自己的本性。如果對方衣冠楚楚,你心裏沒準會想:“這真是個愛擺派頭的人。”要是對方目光閃閃眨個不停,你可能又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太穩定的人。”隨著談話的繼續,你對於對方做心理測驗的材料也隨之增加,這些材料總結歸納之後,你就把對方勾畫出一個大概的形象,對於對方的一切,無形之中就有了一個全盤了解的感覺。

換句話說,人類對於服裝的好惡、動作的習慣、談吐的習慣等各種各樣的特征,是根據各種場合的不同而表現出來的。如果將所有的這些特征,當做是特定的個人所具有的習性時,就可以把它看做這是那個人的“個性”。

個性可以看做是“性格”,但實際意義又比“性格”要廣泛。一個人表麵上的個性與他內心深處的性格是相互關聯的。隻要不是雙重人格,根據他的個性,我們就可以分析、判斷這個人。如果我們非常仔細地觀察這個人對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態度時,我們就可以從他極其細微的部分,看到他的全部,可以分析他內心深處的本性。所謂“管中窺豹”就是這個道理。

03認識內向型的人

內向的人與外向者完全相反,他們大多喜歡安靜;工作時不願人在旁觀看;遇有集體活動不願參加;寧願節省而不願耗費;很講究寫應酬信;常寫日記;非極熟悉的人,不輕易信任;常回想自己;在群眾場合中肅靜無嘩;做事常三思而後決定。

內向型的人說起話來總是低聲細語,他說話的節奏緩慢,平鋪直敘,極少抑揚頓挫的變化,在交談時始終保持沉著的態度。至於談及自己本身的事情……不是結結巴巴,就是模棱兩可。

不善言談者似乎是內向型的人,因為他不會擅自下結論,同時也不會強迫對方同意。

內向型的人不會輕易地同意別人的說法,也不容易被說服,他更不會盲目地附和對方,而是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隻是不會明顯地說出來罷了。一般人不容易看到他的內心,說他狡猾也不為過。

內向型人首次會見尊長時,會感到非常緊張,如果是有介紹者同席的場合,情形將更糟糕。尤其是怕見陌生人的內向型之人,初見麵時尷尬萬分,使氣氛更為緊張:跟尊長寒暄時,要麼言詞生硬,給人一種唐突的感覺,要麼說起話來支支吾吾令人不知所雲。

內向型的人對他人彬彬有禮,寒暄時也非常慎重,雖然在態度方麵會給人一種“太講究”的印象,不過,他的姿勢始終很正確,一點也不至於走樣,他很端莊地坐著,舉止很有分寸,始終很少開口,絕對不說出多餘的話。

這種人雖然不輕易開口,一旦開了腔,我們就會發覺他所說的話,事前已經整理過,頗有條理;隻是經常重複好幾遍,太過謹慎了些。

04認識外向型的人

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人內向,一種人外向。兩種人性格傾向不同,因而做事的風格也不同。外向的人對人十分信任;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工作;不常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動機;自己擅長的工作願意別人在旁觀看;能將強烈情緒(如喜、怒、悲)表現出來;不拘小節;願意與觀點不同的人自由聯係;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喜歡常常變換工作;不願別人提示,而願別出心裁。

外向型的人言語流暢,聲音的頓挫富於變化,且能說善道,隻要一想到什麼事情,就會毫不考慮地說出來,有時又會把自己的身體挪近對方,說到眉飛色舞時,口沫橫飛,有時甚至會把對方的話攔腰一斬,以便貫徹自己的主張。

當對方的意見、想法等等跟他要說的意思相同時,他就會隨聲附和地說:“就是嘛……就是嘛……”並且眨動著眼睛,外向型的人跟別人碰麵時,隻要彼此交談,就能夠使他的性格更為鮮明。因此,話說到投機處,就無法控製,不斷地湧出話題,好像有取之不盡的“話源”似的。

外向型的人能夠在毫不矯揉造作之下,以開玩笑的口吻介紹他自己。有時是自己可笑的事,他都敢於說出來,博得對方一笑,因為他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什麼事情都不隱瞞,不在乎大家都知道他的事。外向型的人具有不拘泥於小節的性格,對於過去的事情很少去計較或者後悔,有時他甚至會忘記自己說過的事情,一旦對方提醒,方才搔著頭說:“哦!我那樣說過嗎?”外向型的人似乎輕率而欠缺考慮,但他懂得配合對方的說話速度,一麵看著對方一麵交談,同時更能夠緩急自如、隨機應變地改變話題,為的是不想掃對方的興,外向型的人說話方式都很注意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周圍的人感覺快樂而輕鬆的氣氛,這是因為他們喜歡跟周圍的人一起歡笑,甚至一塊抱頭痛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