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等等,那活寶範五爺拿一條才十兩,你的怎麼還比人家多五倍的價錢呢?不錯,就是五倍!並且還要再補充一點,範五爺拿的是全須全羽的活魚,我們這金背鯽不光因為刺網的傷害沒法全活,而且還很有可能是遍體鱗傷的死魚!
那你是在說夢話的吧?!這您老就有所不知了,金玉良緣酒家的魚是好,咱是沒法比,但他家的魚已經訂到三年以後了,你就是出五十兩金子,人家也不賣給你!明白了嗎?小樣,服了吧?!
三水灣因地得名三水鎮,當地政府還在這裏劃了一個特別單位,那一把手的權利僅次於一個縣長!並且這裏的這個一把手還真是一個能人,也是,沒能耐你也搶不到這個肥缺呀。這個三水灣的一把手自稱老唐,他來到此地以後,除了大力發展美食娛樂一條龍服務的第三產業以外,還詳細研究了這裏的水勢,請了高手幫忙,生生打造了一條水路航道!
以前這裏因為水勢太亂太急太險,所以雖然兩邊的水運都很發達,但就是因為這個疙瘩,兩邊始終不能互通!老唐經過反複實驗,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終於讓三水鎮找到了一個通航的辦法——三纖法!
怎麼個三纖法?很簡單,也很複雜。在陡峭的對岸岩壁之上,找好兩個點,分別開鑿出兩個小洞窟,固定上鐵環,從中穿過一條大繩。當船隻上來的時候,大繩遠遠的掛上以後,再使勁的拖拽,以保證船隻的平衡。
而在平緩的另一邊是拉纖的主力,對岸鐵環大繩隻是起一個穩定的作用。小小的洞窟隻能容納七個人,就是這不起眼的十四個人輪流上陣,保證了通航的安全。
當對岸將船隻拉到第一個洞窟時,順著繩索再掛上第二個洞窟的大繩,如此一來,這一段險灘就算是過去了。因為前後總共要使用三根纖繩,所以得名三纖法。雖然這個法子費力笨拙緩慢還費錢,但貴在安全!
後來有很多的地方也有不少效仿者,但比起這三水灣的險灘,他們可就小巫見大巫了,因此這裏又名天下第一纖!
水路一通,其實那金背鯽的吸引力,已經退居其次了。
三纖法一出,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要想來交錢,還得排隊等啊!於是乎,沿岸幾十裏慢慢輻射出了一條商業街!有一些來的巧的船隻要是正趕上堵船,那麼在這兒等個十天半個月也是很正常的啊。於是,那些有錢的船老大們,為了方便就紛紛在這裏置辦倉庫和房產。
船老大們來這裏歇個腳也好,暗藏妾室也罷,反正不管你是什麼原因,到最後,在這裏沒個三室一廳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什麼船老大了。看這樣子,不出幾年,這裏就要成為通商的要塞,貨物的集散地!到那時,這三水灣的規模就會超過一般的大都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