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古墓疑雲 第四十七章:北邙嶺慕澤得寶鏡(1 / 3)

“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

車前齊唱薤露歌,高墳新起日峨峨。

朝朝暮暮長送葬,洛陽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終作誰家柱下石。

山頭鬆柏半無主,地下白骨多於土。

寒食家家送紙錢,鴟鳶作窠銜上樹。

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

——【唐】張籍《北邙行》

洛陽邙山,又稱北邙,屬秦嶺崤山餘脈中間的一段,橫亙在黃河南岸、洛陽城北的黃土丘陵地帶,高出黃河、洛河水麵約150米。南北16公裏,東西30公裏,麵積約有500平方公裏,地勢開闊。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層,滲水率低、粘結性能良好、土壤緊硬密實,最適於安置墓穴。由於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曆代名人之墓。現在建有中國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

同時,邙山還是道教名山,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建有上清觀以奉祀老子。附近還有道教寺觀呂祖庵、武則天避暑行宮、中清宮、下清宮等古建築。

而慕澤帶著曉茹出了烈士陵園,如今正是走在了上清宮後山一帶,這一帶,看著是景致優雅,遠處上清宮宮殿林立,中間山穀霧氣蒸騰,其實,這一段乃是有一個天然的陣法存在,是上清宮的道人為了方便在這邙山之地修真之用。

邙山因為埋葬了中國上下數千年的王侯將相,素來是最為至陰之地,而上清宮道人為了保持道家的至罡至正之氣,所以在這一片區域廣值翠柏,在墓區栽種翠柏不僅在中國,包括國外,都是一種即成的習俗,這不僅是因為柏樹鬥寒傲雪、堅毅挺拔,乃百木之長,素為正氣、高尚、長壽、不朽的象征。

傳說古代有一種惡獸,名叫魍魎,性喜盜食屍體和肝髒,每到夜間,就出來挖掘墳墓取食屍體。此獸靈活,行跡神速,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但其性畏虎怕柏,所以古人為避這種惡獸,常在墓地立石虎、植柏樹。因此,栽種柏樹還有辟邪之用。

所以,慕澤以為是碰上了鬼打牆,其實是一種誤解,乃是因為清明節,又稱寒食,本就是與中元節並稱的兩大鬼節,本就是至陰之日,又恰是這北邙上至陰之地,所以陰氣籠繞,與上清宮布置的翠柏至陽陣一衝,這才形成的迷障。

慕澤拿出手機想給宿舍的哥們兒打電話求助,誰知道一看,一格信號都沒有。曉茹發現自己的手機也是沒有一格信號,兩個人四處望了望,發現連一開始可以看見的上清宮宮殿群都消失在霧霾中了,四周的白氣越來越盛,雖是春日,但一種刺骨的寒還是從兩個人得腳底升起。

“早知道就不跟你出來跑了。”曉茹有點焦急地說道。

“別害怕,總會有法子的。”慕澤安慰道。“你渴不渴,我包裏有水。”。

“現在哪有心情喝水。咱今天要出不去,難道要在這鬼嶺上過夜呀。”曉茹看起來都快要哭了。

正說著,曉茹突然指著慕澤的背包叫了起來:

“慕澤,你,你的背包在動!”

“啊。”慕澤也被嚇了一跳,趕緊檢查自己的背包。

“哦,你是說小白呀。”慕澤從包裏把小白抱了出來,“我養的寵物,小白。”慕澤解釋道:“很可愛的,你要不要摸摸看。”

“你們男生怎麼盡養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這麼大,跟個老鼠似的。”曉茹有點害怕地說道。

“這是蜥蜴。”慕澤說道,“很溫順的。”

“蜥蜴?白色的蜥蜴?我怎麼沒聽說過有白色的蜥蜴?”曉茹也起了好奇心,就上前摸了摸小白,“好涼呀,它的身上。”

“蜥蜴本來就屬於冷血動物的。”慕澤說道,誰知道話未說完,小白就哧溜從慕澤的手上蹦到了地上,往迷霧中鑽去。

“呀,跑了。”曉茹急忙說道。

“沒事,小白很聽話的,我吹個口哨就回來了。”慕澤說道。“對了,你冷不冷?”

“廢話,不冷才怪。”曉茹說道。“這山上山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