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古墓疑雲 第四十九章:赴龍門尋法藥方洞(1 / 3)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十三公裏處,這裏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麵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麵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裏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隻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後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星期天一大早,慕澤就拉著楊曉茹向龍門出發了。

“怎麼突然想起來要去龍門石窟了?”曉茹不解地問道。

“沒什麼,就想去看看,反正今天也沒事。”慕澤說道。“再說了,你都辛辛苦苦從美國跑過來了,我不得請你去龍門玩一圈表示一下麼?”

“誰信呢。”楊曉茹笑著說道,“到底是有什麼事?”

“說了沒什麼了。隻是在洛陽,如果不去龍門,豈不是有點兒吃虧了?你就在洛陽待半年,馬上就是牡丹花會了,到時候龍門人太多,票又貴,那時候來就不值了。”

那夜一個人在寢室的遭遇慕澤可是不敢向外人說的,連他自己都不太相信到底是自己的真實遭遇還是做了一夢,畢竟,當時隻有自己在,而且等自己完全清醒過來了之後,寢室裏依舊是自己一個人,自己連求證的人都找不到,更何況,遇到鬼這種事要向人說的話別人肯定認為慕澤是在說謊。

盡管路上說龍門看佛無所謂,但曉茹一進景區還是直奔奉先寺,一邊跑一邊衝慕澤喊道:“慕澤,快來看武則天啦!”

曉茹這樣說是有緣由的,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

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麵形豐腴、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

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

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更加動人,隻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栩栩如生。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是唐高宗及武則天親自經營的皇家開龕造像工程,工程設計和施工是由高宗親自任命製定。

為此,武則天曾經與鹹亨三年捐出“脂粉錢二萬貫”。而當地更是傳說盧舍那大佛就是武則天的化身。

聽楊曉茹樣說道,慕澤笑了。

“雖然盧舍那背後存在著武則天的影子,但像你這樣把盧舍那認為就是武則天本身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武則天,其實並不怎麼尊重佛教的。”慕澤說道。

“胡說。”自認為對武則天這一女性偶像比較了解的曉茹反駁道,

“武則天一生獨崇佛法,單單捐出兩萬貫來修建盧舍那,更何況,”曉茹指了指遠處為牡丹花會演練的“武皇禮佛樂舞”說道,這不就是證明麼?

“嗬嗬,你這記得倒清,不錯,當年武則天為李世民才人時,與晉王有私,為了避免被李世民賜死,這才不得已削發出家。後來又與白馬寺主持馮小寶有了奸情,為了自己登上皇位鋪路,告詔天下自己是彌勒佛轉世,以應民間傳說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的傳說。”慕澤笑著說道:“你看,武則天這算是對佛有所崇敬麼?佛,在她手中,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慕澤說道。

“我說不過你。”曉茹說道,“不過武則天能當上女皇,還是有很大魄力的。”

“這點我讚同!”慕澤說道。“曆史上利用宗教為自己繼位製造影響力的,也就數得上她了。”

……

就在曉茹還在奉先寺留戀不舍的時候,慕澤卻說道,“走,跟我去找些東西。”

“你找什麼?”

“一些文字,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刻著,好像在某一尊佛的頭頂。”慕澤說道。

“你從哪裏搞到的這些所謂的秘史呀,據說這裏有10萬多尊雕像呢,你要找到還不得猴年馬月呀?”

“我就試試看,再說,也不是每尊佛都有題字不是。”慕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