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金玉之爭 第113章:魔窟裏(1 / 2)

“爸。”楊曉茹聽著父親楊健嶽苦口婆心引經據典地說了這麼多,於是急忙打斷楊健嶽道:

“咱們楊家,祖傳的梅花拳,傳自東方離,那東方離按火狐的說法是屬於闡教,可是他曾經化名雲磐上師,住在西域天磐雲程孝縣清靜宮玄金殿,這天磐雲程孝縣清靜宮玄金殿正是在傳說中的西昆侖,亦僧亦道卻屬闡,這該如何解釋?還有大唐軍神李靖的結拜兄長虯髯客,以及隋唐湧入中原的“昆侖奴”,都是出自西域,也就是傳說中神秘的西昆侖,這些,又該如何解釋?”

“這?”楊健嶽遲疑了,本來引經據典,甚至網絡上的消息都被他拿來當權威用了,本意就是力證西昆侖的虛無縹緲,可自己女兒一個論調就讓自己無力反駁,是啊,楊家祖傳的梅花拳,正是傳自東方離,也就是說,西昆侖,這根本就是無法反駁的。

“宗遠,你看這孩子!”楊健嶽張不開口,隻好求助於師宗遠。

可此時,師宗遠卻陷入了沉思。

“健嶽。”師宗遠想了很久才說道,“你應該知道,我們河村師氏和唐初李靖有著很深的淵源。”

“是啊,李靖廟不就是在你們河村麼?”楊健嶽問道,“怎麼了,你現在提李靖做什麼?”

“健嶽,剛才你說了很多例子,卻單單漏掉了中國曆史上對西域控製最嚴密,與西域往來最為密切的隋唐時期了。”師宗遠說道。

“隋唐人常有事於西域,對河源不免重行注意。這這個河源,傳說就是羅布泊,也就是西昆侖的門戶,隋大業中,平吐穀渾,於赤水郡置河源郡,見《隋書地理誌》。又於河源郡下雲:“積石山河源所出。”

《舊唐書》卷六十七《李靖傳》:“未幾吐穀渾寇邊……以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遂逾積石山。”

同書卷一百九十四《吐穀渾傳》:“靖等進至赤海……遂曆於河源。”同書卷六十二《李大亮傳》:“……及討吐穀渾……與大總管李靖等出北路,涉青海,曆河源。”

《新唐書吐穀渾傳》:“靖望積石山,望觀河源。”

唐吐穀渾在今青海境。傳說黃河出自積石,始為中國河,張騫、班固,久有此說。如果說當時李靖真的找到了河源的話,那麼,西昆侖的位置也就可以確定了。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六《吐蕃傳下》:“是時元鼎往來黃河上流,在洪濟橋西南二千餘裏,其水極為淺狹,春可揭涉,夏則以船渡。其南三百餘裏,有三山,山形如鏊,河源在其間,水甚清冷……又其源西去吐蕃之列館約四驛,每驛約二百餘裏,東北去莫賀延磧尾,闊五十裏,向南漸狹小。自沙洲之西,乃南入吐渾國,至此轉微,故號磧尾,計其地理,當劍南之西。”

《新唐書》卷二百十六《吐蕃傳下》:“元鼎逾湟水至龍泉穀……湟水出蒙穀抵龍泉與河。河之上流繇洪濟梁西南行二千裏,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舟。西三百裏,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國,古所謂昆侖者也,虜曰悶摩黎山,東距長安五千裏,河源其間,流澄緩下,稍合眾流,色赤。……”